【門窗幕墻網】繼4月中旬創出年內高點后,國內鋁商品期貨價格再度一路向下,6月19日已達到14070元/噸的兩月低點。不過,雖然美國對俄鋁制裁放緩導致鋁價走跌,但總體來看國內鋁基本面已出現改善。
新增產能監管趨嚴
據相關數據顯示,電解鋁社會庫存去化速度進一步加快,但依舊處于歷史高位。截至6月7日,國內鋁錠社會庫存合計197.7萬噸,環比減少5.5萬噸。
受資金和環保審查的影響,2018年前五個月電解鋁新增產能投放進度放緩。截至5月24日,我國電解鋁待復產規模涉526.7萬噸,已復產89.5萬噸,待復產437.2萬噸,預期年內還可復產67.9萬噸,預期年內最終實現累計140.4萬噸。
繼2017年國家發展委聯合相關部門出臺《清理整頓電解鋁行業違法違規項目專項行動工作方案》后,2018年又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做好嚴管嚴控電解鋁新增產能有關工作的函》,明確嚴格執行電解鋁產能置換政策,嚴防已關停產能違法違規復產復建,嚴禁以任何名義任何形式違法違規新增產能。
如果出現電解鋁產能置換方案弄虛作假、違法違規新增產能、已關停產能違法違規復產復建等問題,且有關地區核查不及時、處理不到位,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將會同有關方面,對該地區相關項目從產能置換、項目備案、用地審批、環境保護等方面進行全面核查,若違法違規行為屬實,將上報國務院嚴肅追責問責。
6月13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實施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據悉,該會議明確指出,在重點區域嚴禁新增鋼鐵、焦化、電解鋁等產能,提高過剩產能淘汰標準等。
四部委現場督查核實
在此背景之下,鋁業新增產能監管持續趨嚴,山西鋁循環加工項目遭到督察。
據媒體報道稱,日前,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四部委和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成立聯合督察組,今年6月對“山西省‘煤-電-鋁-材’一體化產業試點項目開工”一事進行了現場督查核實,而該項目被指有違法違規建設電解鋁新增產能的嫌疑。
據悉,上述一體化產業試點項目在柳林縣開工建設,項目依托該地區豐富的鋁土礦資源及130萬噸/年氧化鋁生產能力,規劃建設50萬噸/年電解鋁項目、20萬噸/年熱軋鋁合金板帶箔項目、15萬噸/年汽車輕量化車體用大斷面鋁合金型材項目及15萬噸/年汽車用鋁合金鑄件項目。
資料顯示,山西鋁土礦資源豐富,呂梁市鋁土礦保有儲量6.49億噸,占全國的45%以上;同時,呂梁是山西省唯一集集能源、資源、電力、電網和產業五大優勢為一體,并被業界公認的具有鋁產業發展條件的地區。2017年,山西省氧化鋁產量超過1900萬噸,占到全國27%,呂梁市氧化鋁產量達到1100萬噸占到全國15%。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曾報道,西山煤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西山煤電集團”)與太原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太鋼集團”)于6月1日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擬合作在古交建設“煤-電-鋁-材”一體化項目,包括配套煤礦、配套電廠、配套鋁土礦、200萬噸/年氧化鋁、100萬噸/年電解鋁及相關鋁材加工等項目。
西山煤電集團是山西焦煤集團的核心子公司,其公司官網顯示,目前集團旗下涉及煤炭、電力、焦炭化工、建筑建材、物流貿易、餐飲服務等領域;而太鋼集團旗下擁有A股上市公司太鋼不銹,集團是集鐵礦山采掘和鋼鐵生產、加工、配送、貿易為一體的特大型鋼鐵聯合企業,具備年產1200萬噸鋼(其中430萬噸不銹鋼)的能力。
鋁業產能置換突進
據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了解到,由于新增產能受限,不少電解鋁企業已啟動通過產能置換方式謀求業績增長。
近日,云南工信委發布公告,云南神火鋁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云南神火)45.11萬噸水電鋁一體化建設項目產能置換方案已完成公示程序。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公告標志著神火股份醞釀數年的產能置換計劃,終于落戶云南。
此前,河南神火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神火集團)及神火股份擬退出所屬位于河南省的3條電解鋁生產線,通過企業集團內部產能轉移的方式,由其控股企業云南神火在云南省文山州富寧縣新建一條500KA×330臺、年產45.11萬噸電解鋁生產線,并制定了“云南神火鋁業有限公司水電鋁一體化項目產能置換方案”(下稱“方案”)。
根據方案,云南神火擬建設年產90萬噸電解鋁項目,分兩期建設,一期45.11萬噸,二期44.89萬噸。此次公布的方案為一期建設項目產能置換方案,退出項目產能合計51萬噸,其中45.11萬噸用于本方案一期建設項目產能置換,剩余5.89萬噸用于該企業二期建設項目產能置換。
“一期項目預計今年7月中旬就將開工建設,整體90萬噸產能預計2020年全部投產。”神火股份董秘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神火集團河南電解鋁板塊合法合規的產能在90萬噸,其中部分合規產能由于成本壓力已經關停。根據專業機構可研報告,預計上述云南項目90萬噸產能投產后,保守估計將為企業帶來每年9億的凈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