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2日上午在釣魚臺芳華苑同世界銀行行長金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世界貿易組織總干事阿澤維多、國際勞工組織總干事賴德、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秘書長古里亞、金融穩定理事會主席卡尼舉行第二次“1+6”圓桌對話會,在會議第二階段圍繞“推動中國經濟轉型升級”主題深入交流。
“中國經濟轉型升級依然任重道遠”
李克強介紹了當前中國經濟形勢。他表示,面對近年來復雜的國內外環境和經濟下行壓力,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保持戰略定力,創新宏觀調控方式,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經濟轉型升級。中國經濟穩中向好態勢不斷鞏固,經濟增速在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30%,杠桿率穩中有降。發展新動能加快積聚。服務業創造的增加值、稅收和就業崗位居各產業之首,消費成為經濟增長的第一拉動力。近四年每年城鎮新增就業都超過1300萬人。中國經濟增長正在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依靠三次產業協調帶動,依靠科技進步加快轉變。
李克強指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依然任重道遠,面臨的困難挑戰不容忽視。我們將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保持宏觀政策基本取向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完善宏觀調控,穩定市場預期。繼續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轉變政府職能,進一步簡政、減稅、減負。實施新一輪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打造更開放、更規范、更便利的營商環境。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廣泛開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發揮好中國人力人才豐富這一經濟發展的最大優勢。堅持發揮市場作用,主動化解淘汰過剩落后產能,特別是有力推進化解鋼鐵煤炭行業過剩產能。對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進行包容審慎監管,多措并舉培育新動能不斷發展壯大,帶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在經濟發展基礎上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讓人民有更多獲得感。中國對一切互利共贏的國際合作都持開放態度,將持續打造開放透明、一視同仁的市場環境,歡迎各方關注和支持中國發展,提出寶貴建議。
六大機構負責人表示愿加強對華合作
與會國際經濟金融機構負責人表示,中國經濟增長和轉型升級勢頭強勁,前景更加可期。這得益于有效的宏觀政策和結構性改革舉措,也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蓬勃開展、營商環境不斷改善的結果。中國秉持開放共贏的發展理念,作為創新型經濟體在電子商務、共享經濟等數字技術應用領域處于世界前沿,這些都為其他國家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發展經驗。相信中國改革開放進程的推進,將為中國自身和世界經濟創造更多機遇。國際經濟金融機構愿進一步加強對華合作,支持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取得更大成果,共建更加開放、更有活力、更加包容的世界經濟。
李克強在同金墉、拉加德、阿澤維多、賴德、古里亞和卡尼舉行第二次“1+6”圓桌對話會后共同會見記者。
李克強介紹了對當前世界經濟形勢的看法。在談到中國經濟時,他強調指出,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長6.9%,下半年會繼續保持上半年穩中向好的態勢。我們有信心保持中國經濟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
“1+6”圓桌對話會達成共識(摘錄)
●宏觀經濟形勢及政策。我們認識到,當前世界經濟出現向好勢頭,但深層次問題尚未解決,面臨諸多不穩定不確定因素,需要繼續綜合使用貨幣、財政和結構性改革等各項政策工具,促進強勁、可持續、平衡和包容性增長。
●經濟全球化。要加強國際合作,避免政策過度內顧,積極反對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堅定不移地發展開放型世界經濟。
●可持續發展。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要求增長必須具有包容性和環保性,從而為當代和子孫后代實現減貧和共同繁榮。
●創新驅動。創新、新技術和數字化轉型是重要的增長新動力。我們歡迎G20在OECD支持下繼續工作,推動《G20創新增長藍圖》持續取得新進展,從而釋放數字化和創新對包容性增長和就業的推動力。
●結構性改革。根據OECD《G20結構性改革進展技術評估報告》,G20結構性改革取得切實但并不充分的進展,需進一步加大力度。中國近幾年實施“放管服”、創業創新、結構性減稅等改革措施,促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快速成長,經濟新舊動能轉換加快,取得了積極成效。
●貿易投資。我們對近年來全球經濟緩慢增長和復蘇背景下貿易保護主義帶來的挑戰表示擔憂。我們將繼續反對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措施,致力于在全球范圍內建設有利的貿易和投資環境,堅定維護多邊貿易體制的核心價值和基本原則。
●勞動就業。貧困和失業仍然是國際社會面臨的一個重大挑戰,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來實現充分的生產性就業、包容性增長,包括性別平等。
●金融監管改革。國際金融危機后,盡管金融改革提高了全球金融體系的抗風險能力,但全球金融體系仍然存在脆弱性,并會影響當前全球經濟增長的力度和可持續性。我們需要對新的風險保持警惕并采取適當的措施應對。
●全球經濟治理改革。我們重申,將致力于建立一個強勁、以份額為基礎、資源充足的IMF,維護其在全球金融安全網中的核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