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商網澳大利亞很可能于2009年6月3日對我國鋁擠壓材發起反傾銷和反補貼(以下簡稱"兩反")合并調查。
涉案企業集中廣東
據悉,澳大利亞國內最大鋁型材生產、加工企業Capral和G-James已于2009年5月15日向澳海關提出書面申請,要求對原產于或出口自中國的鋁擠壓材(AluminumExtrusions)進行反傾銷和反補貼合并調查。
澳大利亞海關目前正在對該申請書進行審查,將于2009年6月3日立案,正式進入調查程序。
記者獲得的相關統計數據顯示,該案件涉及我出口金額接近3億美元,主要涉案企業700多家。其中,出口100萬美元以上的企業31家,主要集中在廣東省;出口2000萬美元以上的企業4家,占總量一半以上,其中3家在廣東省。
鑒于中國政府是反補貼調查的應訴主體,佛山為鋁型材的主產區,由廣東省外經貿廳牽頭,召集涉案企業于6月1日在佛山召開應訴協調工作會議。本次會議除了商務部進出口公平貿易局相關官員出席外,財政部、海關總署、國家稅務總局等部委均派員參加。
商務部一位官員透露,澳大利亞對我國發起反補貼調查早有意圖。此前,澳大利亞曾對我國發起2起兩反調查,涉案產品是衛生紙和空心結構鋼材。但在對華衛生紙兩反調查過程中,由于原告本身在中國有相關的投資,因此在調查過程中,原告撤銷了反補貼調查的申請,這直接導致澳大利亞對中國的反補貼調查在衛生紙案件中最終未能達到預期效果。金橋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行政總裁吳克耀認為,高性價比的中國鋁加工產品刺激了國外的神經。2008年上半年,國內鋁價低于國外鋁價,國內鋁加工生產商成本優勢進一步增強。
據吳克耀介紹,澳大利亞對鋁型材的年用量大概為14萬~16萬噸,Capral和G-James等本土廠商大概占其中的三分之二,其它大都來自中國,"由于來自中國的鋁型材性價比高,因此中國鋁加工商在澳洲的市場份額越來越大"。或引起歐洲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