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半年多的時間里,中國鋁行業在前行中克服了一些老困難,也面臨著一些新形勢。全行業虧損、電價過高這些相當長一段時間都在困擾我們的問題有所改善,電解鋁行業結束了3年來的全面虧損狀態。“互聯網+”概念的流行、新環保法的實施也給行業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接下來跟著中國有色金屬報一起來盤點一下這半年鋁行業都發生了哪些事兒、遇到了哪些新情況吧。
電解鋁結束3年虧損
產量居高不下
今年上半年,電解鋁行業的消費量增長了8%以上,產能利用率基本恢復到80%以上。效益情況在五、六月份由負轉正。通過堅持地推進結構調整,擴大鋁應用,電解鋁行業終于從連續三年的全行業虧損狀態中解脫了出來。
與此同時,雖然行業有關部門極力推進化解電解鋁產能過剩工作,工信部一再呼吁嚴格控制電解鋁新增產能,但化解產能過剩的工作仍任重道遠。6月,中國電解鋁產量為275.5萬噸,同比增加17.96%,1~6月電解鋁累計產量高達1560.8萬噸,同比增加11.69%。如此發展,年末產量將輕松突破3000萬噸大關。有相關咨詢機構預計,2015年中國新增電解鋁產能約486萬噸。今年以來,國內電解鋁企業增產幅度要大于減產,供應壓力加大,化解產能過剩矛盾短期難以消除。
國內電解鋁產能過剩也影響到全球的鋁市場。當前鋁價再創年內新低,8月6日國際鋁價挫至六年低點,三個月期鋁下挫至1576美元,為2009年7月來最低,收盤報1592.50美元,跌0.2%。今年上半年,中國電解鋁出口增至20412噸,同比大漲66%;鋁半成品的出口跳升44%,至222萬噸。有外媒稱近幾個月來中國鋁出口的不斷攀升已經成為拖累鋁價大幅下跌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電力改革進一步推進
用電成本有望降低
今年以來,電力改革成了用電占生產成本極高的電解鋁行業熱議的話題。今年上半年發改委加快推進輸配電價改革,將試點范圍由深圳市和蒙西電網進一步擴大到安徽、湖北、寧夏、云南、貴州五省區電網,放開跨區跨省電能交易價格。6月15日,發改委發布《內蒙古西部電網輸配電價改革試點方案》,成為全國第一個獲批省級電網輸配電價改革試點方案獲批。同時,發改委積極實施煤電價格聯動機制、全面推進工商業用電同價,上半年將燃煤發電企業上網電價、工商業電價每千瓦時分別降低約2分錢、1.8分錢,減輕用電企業負擔約600億元。發改委也表示,下半年將持續深化電力價格改革,繼續推進輸配電價改革試點,不斷擴大試點范圍。將繼續深化簡政放權,規范政府定價和市場價格監管行為,創新價格服務方式。
目前,擁有自備電廠的電解鋁產能在全國占比已超過70%,特別是山東、新疆電解鋁企業積極推進局域網建設,用電成本低至0.2元/千瓦時。很多地方政府也都在積極推進當地的電價改革和區域電網建設,以降低企業的用電成本。比如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今年出臺了“工業18條”,內容包括了差別電價、電力直接交易、電煤合同兌現的實施方案。5月1日起,新疆下調并網運行的企業自備電廠系統備容費,業內人士預計這將使新疆全年企業自備電廠降低系統備容費約4.6億元。同時,煤炭價格下滑,一些地區過網費下調,均有利于企業降低用電成本。
借“互聯網+”東風
電子交易強化鋁行業定價話語權
今年兩會期間,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互聯網+”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讓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態。氧化鋁、電解鋁、鋁加工行業都看準時機,推動鋁行業與互聯網的融合,實現電子交易,力圖掌握定價話語權。
5月,中國鋁加工行業第一家O2O電商平臺——明泰鋁業現貨商城正式上線,為國內鋁加工行業采購發展新方向。該商城通過信息化管理,整合資源,實現線上到線下無縫連接,成為注冊用戶后能隨時查詢最新的產品庫存數量、價格等信息。用戶可以通過在線客服、微信等與客服直接溝通。確認購買需求后,直接轉入線下簽訂合同,成功訂購后將享受24小時內及時發貨的快捷物流。
日前,全球首家氧化鋁電子交易平臺——“阿拉丁氧化鋁交易中心”項目啟動儀式正式拉開帷幕,該交易中心致力于打造集“電子交易、物流倉儲、互聯網金融、信息咨詢”為一體的大宗商品電子交易服務平臺。項目正式啟動后,在交易模式上將采取連續現貨交易與現貨訂單交易兩種交易模式,同時滿足上下游客戶的實物交割需求、投資需求及保值需求。
一些企業也充分利用起微信公眾平臺進行信息傳遞。今年,中鋁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微信報價公眾平臺正式開通,針對國內電解鋁產品報價參照系多樣,而買賣雙方卻在實際交易中缺乏定價話語權的現狀,該平臺自上線第一天開始,以電解鋁產品為試點,將定價根本原則設定為:基于全國各主要消費地電解鋁產品實際交易,綜合期貨行情、社會庫存等多重因素,最終形成每日中鋁電解鋁產品報價。同時配套建立了三個交易平臺,即華南地區競價銷售QQ平臺、華東地區微信競價銷售平臺和打破地域限制的電解鋁等產品采購QQ平臺。
鋁企與車企合作進一步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