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望撬動萬億級市場的“一帶一路”戰略在玻璃行業面前似乎難以指望其效果明顯。
“行業不是很景氣,(關于‘走出去’的話題)暫時等一等。”5月7日,中國建筑玻璃與工業玻璃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張佰恒婉拒中國房地產報記者就玻璃行業如何應對“一帶一路”大戰略提出的采訪。
一位跑口玻璃行業的媒體人與中國房地產報記者交流時表示,現在產能過剩的基礎建材行業鋼鐵、水泥企業動作比較多,玻璃行業相對較少。
早年成功出走美國市場的福耀玻璃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曹德旺提醒業內企業,“走出去”第一個要樹立風險意識,要知道走出去的風險在哪里,沒有弄清風險,千萬別動。金晶格林在運籌帷幄的“出海”路線當中,考慮最多的也是海外風險,政局穩定不穩定,勞務穩定不穩定等。
熱情不高
“目前,國內玻璃行業比較悲觀,產能過剩嚴重,特別是附加值不高的浮法玻璃。很多玻璃廠不景氣,甚至處于虧損狀態,估計今年還要死掉一批。”5月8日,剛從浙江杭州參加完2015中國玻璃行業年會暨技術研討會的一位玻璃企業負責人如是告訴中國房地產報記者。
據中國設備管理協會玻璃行業裝備發展中心主任郭濤介紹,截至2014年12月底,全國共有浮法玻璃生產企業89家,共計投產312條浮法玻璃生產線,浮法玻璃總產能為11.28億重箱/年。其中,在產生產線246條,產能為9.41億重箱/年;停產冷修生產線66條,產能為1.87億重箱/年。
來自今年1月份的玻璃行業相關數據更是不容樂觀。1月全國共有6條生產線停產冷修,同期僅有一條冷修生產線復產,實際產能利用率降低。1月末,全國浮法玻璃產能利用率為74.31%,同比降低8.87個百分點,處于歷史最低水平。
依據中國建筑玻璃與工業玻璃協會對全國重點監測浮法玻璃企業月報數據綜合統計,2015年一季度全國平板玻璃累計產量1.94億重箱,產量、銷量和價格均同比下降,而庫存反而持續增加。“對于玻璃行業的運行情況,用一個字來概括是‘難’,再加一個字還是‘難’,加在一塊兒是‘難上加難’。”上述玻璃企業負責人感慨地說。
一方面,我國玻璃行業總產量已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實際產量也相對過高;另一方面,市場對其需求量卻在逐漸下降,企業效益不佳。在此背景下,業內人士支招,通過實施“走出去”戰略來消化過剩產能。
張佰恒曾在去年中國建筑玻璃與工業玻璃協會年度會議上也指出,在發展目標與戰略定位上,要以本土化發展為主轉向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并重,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樹立“走出去”發展理念,充分利用國內外資源和市場,實現真正的國際化經營。
然而,中國房地產報記者注意到,目前國內玻璃企業率先“走出去”的并不多。
公開資料顯示,2015年中國玻璃控股有限公司已落實在尼日利亞和埃及投資建廠。其中,在尼日利亞建成的生產基地為該國首條浮法玻璃生產線,年內生產能力將達到15萬噸;在埃及將主要生產彩色及鍍膜玻璃產品,預計年產量將為18萬噸。
去年,信義玻璃控股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公司斥資7700多萬港元收購位于馬六甲的土地興建玻璃生產廠,預計總投資達15.6億港元,希望通過在馬來西亞投資,打入東盟市場。
來自洛陽北方玻璃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玻股份”)控股子公司——北京北玻安全玻璃有限公司除承接蘋果公司訂單外,也為阿布扎比機場(ADIA)工程提供合同總額約為9000萬元的建筑特種結構玻璃和節能玻璃。
而另一家中國玻璃企業巨頭,中國南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玻集團”,)目前在“一帶一路”上的動靜卻并不大。近日發布的簡式權益變動報告書顯示,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具有國際化背景的北方工業(是南玻集團創始股東,國際工程承包為其主要業務之一),有信心將南玻集團引入到“一帶一路”戰略中,為南玻集團的發展壯大提供發展機遇。
“不難看出,真正‘走出去’的玻璃企業其實不多,熱情也不高,因為玻璃廠投資都比較大,產品利潤也很薄,去國外風險還很大,沒有一定實力的企業是難以跨出這一步的。”一位浸淫行業多年的資深人士直言不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