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樓盤銷售以廣告轟炸和概念炒作盛行的年代,“綠色建筑”也毫無例外地成為房地產商們朗朗上口的新詞兒,以至于讓人們誤以為綠色建筑就是高檔建筑。
綠色建筑的成本究竟怎樣,是否會成為提高房價的因素,住房和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做出了回答:
綠色建筑是一個廣泛的概念,綠色并不意味著高價和高成本。比如延安窯洞冬暖夏涼,把它改造成中國式的綠色建筑,造價并不高;新疆有一種具有當地特色的建筑,它的墻壁由當地的石膏和透氣性好的秸稈組合而成,保溫性很高,再加上非常當地化的屋頂,就是一種典型的鄉村綠色建筑,其造價只有800元/平方米,可謂價廉物美。
在中國老百姓收入不太高的情況下,大家對房價和房屋成本是非常敏感的。仇保興說,我們引進綠色建筑標準和技術時,就充分考慮了這些問題,規定綠色建筑所采用的技術、產品和設施,成本要低,要對整個房地產的價格影響不大。值得一提的是,一旦應用了這些技術和設備后,投資回報率是很高的,因為住戶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電費、水費和其他能源費的開支,一般5年到8年之內,就可以把成本收回來。比如,德國一家公司援助的一項建筑節能改造項目,政府給每戶出 3000元錢,住戶自己出2000元錢,國外援助2000元,總共一戶投資7000元錢,對建筑進行了從外保溫到供熱、智能、玻璃、門、天花板和水循環系統的全面改造。改造后,住戶一年所減少的開支就達到3000元以上,周邊的許多老百姓也要求運用這些技術。
仇保興說,并不是現代化的、高科技的就是綠色的,要突破這樣的認識誤區。事實證明把發展道路確定為中國式、普通老百姓式、適用技術式,綠色建筑才能健康發展。信息時代,智能化應該是多用信息,少用能源。現在有些地方推行智能開關,用手機就可以控制家里的能源開關,冬天走的時候,就把供熱開關關掉,下班之前半個小時,手機一按,就能把供熱開關啟動,這樣回到家里時,屋里已經暖洋洋的。主人在外邊工作的時候,家中不供熱,能省1/3的能源。再如,許多南方地區,房子里的空調40%是為了應對室外的陽光,安裝一個很小的智能測溫裝置,當太陽光正熱時,遮陽簾自動升起來,減少射入室內的陽光,減少空調的能耗。這樣的智能建筑才是綠色的,才是符合我們時代要求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