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一系列"擴內需保增長"宏觀調控政策逐步發揮作用,今年一季度,全省經濟形勢正在發生積極變化,CPI降幅縮小,投資和消費信心有所恢復,實體經濟逐步開始走向復蘇。由此,將帶來價格的相應上漲,而這種上漲將很可能首先出現在房地產等資產性產品上。有專家進而建議,目前已經到了消費者考慮買房的適當時機!記者昨天從廣東省物價局獲悉,該局日前專門邀請省內多所高校和研究機構的專家,召開一季度全省價格形勢分析會,并得到了上述結論。 CPI指數6年來首次負增長出現在2月 記者了解到,為更加準確地判斷當前價格形勢,運用價格手段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4月15日,省物價局召開一季度價格形勢分析會。會議邀請了中山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廣東商學院、廣東農村政策研究中心等高校和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就如何認識當前價格形勢、如何看待下一步價格走勢、如何進一步運用價格手段促進擴大內需、保障民生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省價格水平持續低位運行。自2月起,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出現近6年來首度負增長。1-3月,我省CPI累計下降1.9%;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和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指數(MPI)累計下降4.4%和5.3%。 與會專家們分析認為,造成一季度價格處于低位的因素很多,包括國內外需求縮減、經濟增速放緩等,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翹尾影響,即去年同期較高的價格基數。而造成去年同期價格基數較高的原因主要包括外部輸入性因素和突發性因素兩個方面。就前者而言,去年一季度,國際原油、糧食、礦石等大宗商品價格出現暴漲,推動廣東價格水平全面走高。而在后者,2008年春節前夕,省內部分地區發生雨雪冰凍災害,嚴重影響農產品的生產和運輸,造成食品價格一度漲至歷史高位。較高的價格基數直接導致了一季度CPI出現負增長。據測算,一季度翹尾影響達到負2.3個百分點,其中2月份翹尾影響高達負4.2個百分點。也就是說,如果忽略翹尾影響,我省一季度物價仍有0.4%的上漲。 廣東CPI降幅正在逐步縮小并趨穩 會議研究表明,從當前的情況看,全省經濟運行正出現積極變化。在宏觀經濟指標方面,在一系列"擴內需、保增長"的調控政策的作用下,當前部分重要經濟指標已初顯止跌回升勢頭。固定資產投資的進一步擴大、居民消費的平穩增長以及貨幣信貸的全面回升。經濟基本面的好轉,會使社會生產性和消費性需求持續增加,從而緩解價格下行的壓力。而在市場投資和消費信心方面,目前廣東兩個指標均有所恢復。從去年底開始,全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連續四個月出現回升,到今年3月份高于50%這一收縮與擴張臨界點,達到52.4%,市場信心得到增強。另據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統計,一季度廣東居民投資意愿有所回升;消費意愿趨于平穩,未來購房意愿顯著反彈,特別是遠期購房意愿大幅回升。 省物價局的價格監測數據也表明,經濟運行的積極變化已經在價格中有所反映。從價格環比指數看,1-3月全省CPI月環比漲幅分別為1.3%,-1.1%和-0.1%,當前價格運行呈現"降中趨穩"走勢,CPI降幅正在逐步縮小并趨于平穩。另外,大宗商品價格方面,在各國救市方案和刺激經濟措施的作用下,國際能源、金屬等"風向標"式大宗商品價格已經出現止跌回升走勢。據省物價局海外價格采集分析中心監測數據,一季度國際原油價格上漲11%,銅價上漲32.5%。預計在宏觀經濟面不斷改善的支撐下,大宗商品價格將出現穩中有升的格局。這也將在一定程度上帶動全省生產資料價格的回升。 有專家建議消費者目前可以考慮買房 專家指出,盡管在國內外需求縮減、翹尾影響突出的情況下,未來全省價格水平可能繼續保持在低位運行。但隨著經濟的恢復和擴大內需政策效果的逐步顯現,價格水平將會逐漸回升。實體經濟的復蘇將帶來價格的相應上漲,而價格的上漲將很可能會首先出現在房地產等資產性產品上。目前,廣東省房地產價格已出現回升,隨著房地產政策效果的顯現,后市將得到進一步的支撐。有專家認為,當前正屬于介入的適當時機。 會議認為,在當前物價水平顯著回落的情況下,物價部門要合理運用價格手段,促進擴大內需和結構調整,合理引導投資和消費,保障和改善民生,包括運用價格手段吸引民間投資,尤其是吸引社會資金投向公用事業、環境保護及新能源等領域,并通過清理整頓各項收費,降低民間投資的經營成本;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農產品價格過度下跌;利用價格手段促進擴大消費,利用價格政策培育新的消費增長點,特別是要通過提高糧食農產品價格,增加農村居民收入,增強農村居民的消費能力等。會議指出,在當前經濟下行的背景下,外部需求減少造成企業囤積大量貨品,可能迫使企業采取低價銷售的行為。因此,政府強化對市場價格行為的引導和規制,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政府物價部門應該加強價格執法,制止市場上出現的價格壟斷、低價傾銷、價格欺詐等價格違法行為,維護正常的市場價格秩序,避免非理性競爭造成市場價格的大幅波動。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
門窗幕墻網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