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09年鋼鐵上下游狀況分析 (一)鋼鐵下游主要需求分布 從07年下游粗鋼需求分布來看,建筑工程占了鋼材需求的半壁江山,其次是機械行業,汽車和船舶也呈現出對鋼材需求逐步擴大的趨勢,所以這些行業的狀況直接影響鋼材的下游需求。 1、房地產行業對于鋼材價格的影響。每月新增住宅開工面積統計顯示,每年的三月和六月是房地產開工的兩個高峰期,這兩個月的房地產開工面積對于鋼價有著非常重要的引導作用。如果6月的開工面積大于3月的開工面積,則顯示了房地產行業鋼材需求呈良好的增長趨勢。應該說基本上房地產行業是鋼材價格的先行指標之一。09年因為外部環境的糟糕狀況,房地產行業現在來看很難有大幅回暖,房地產行業的低迷周期剛剛開始,所以在09年整個行業會出現比較低的增長,那么對于鋼材價格來說也就不存在持續大幅上漲的可能。房價的有價無市狀況還將維持很長時間,如果經濟狀況再度出現惡化,不排除房價泡沫破滅的可能,那么,在那個時候,建筑業將再度拖累鋼價下行。 2、以汽車為首的制造業對于鋼價的影響。工業生產對于鋼材的需求同樣也是主導鋼鐵價格的重要因素。工業增加值和汽車月度產量數據對于鋼材的價格都是非常好的先行數據。由于我國汽車保有量低,比起發達國家的汽車工業,我國的發展空間還很巨大,汽車產量的增速基本上和鋼材價格的漲跌成同向變動,只是時間的先后問題。和房地產不太相同的是,09年由于國家對于汽車產業的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出臺,汽車產業的狀況應該會呈現不錯的趨勢,減免下排量車型的購置稅以及以及家電汽車下鄉的政策都是從根本上利好產業發展,這樣看來,該產業應該對于鋼價有一定的支持。 (二)鋼鐵行業上游狀況 作為鋼鐵這樣一個產業鏈比較長的工業制品,上游原材料的價格對其影響至關重要。近幾年由于上游原材料價格的持續上漲,導致鋼鐵從一種高利潤產品逐漸的變為一種微利產品,其受上下游的擠壓效應越來越明顯,隨著09年新一輪鐵礦石談判的到來,一旦長協價出現下調,煉鋼成本壓力就會緩解。從噸鋼成本來看,隨著近年來煉鋼技術的不斷升級以及對于資源再利用率的不斷提高,噸鋼消耗原材料有了較大提高,尤其是焦炭,廢鋼等資源。 下面是幾個影響鋼價的主要上游因素:1、焦炭的價格,由于我國焦炭主要依靠國內現貨,所以價格上漲對于鋼材價格的影響非常顯著。從08年中旬焦炭價格隨著鋼鐵價格出現下跌,其價格較峰值幾乎腰斬,產能的擴張使得焦炭的供給基本充足,原材料價格的低位運行不會推動鋼材的成本,只有鋼鐵下游的需求真正出現,焦炭的價格才會出現上漲。2、鐵礦石的價格。新一輪的鐵礦石價格雖然還未揭曉,根據現在的基本面來看,鐵礦石長協價與現貨價倒掛,本次談判若不出意外,長協價肯定會有所下降,但考慮到匯率因素,如果下降幅度不能超過30%,那將對于鋼企的成本沒有實際影響,此外,國際海運費的價格近來也呈現強勁的反彈趨勢,反映國際干散貨運輸景氣程度的BDI指數近日呈現出一波持續的強勢反彈行情,從2008年底的663點低位漲至目前的1642點,漲幅近150%,但是,由于大宗商品市場行情繼續存在不確定性和外圍經濟形勢的低迷,該指數的后期走勢還有待觀察。 三、后期鋼鐵價格走勢的判斷 這次世界范圍的金融危機已經深深地影響了所有經濟體。歐洲多個國家和日本相繼宣布進入衰退,美國的狀況更是不容樂觀,雖然各國都相繼推出了積極的救市政策,但是由于主要發達國家的經濟沒有出現顯著的經濟增長點,況且危機帶來的后遺癥還有待消化,國民的信心需要時間來恢復,所以,整個世界的經濟狀況將在短期內很難改變。 從中國來看,由于我國還處于經濟發展的初級階段,很多產業的發展都還具有較大的空間,拉動GDP的手段和選擇也有很多,國家適時的推出了達4萬億的投資計劃,并且提出了經濟轉型的思路,著手討論和實施長期擴大內需的方案,短期來看經濟已經出現企穩跡象。但是經濟的真正轉型并不是短時期可以達到的,從2001年以來我國經濟一直保持著高速的發展,其中房地產和出口是這波增長最重要的動力,現在的狀況是,房地產行業已經出現了衰退的跡象,空置率可以說明一切問題。而最新的海關數據顯示,出口下降幅度依然很大。所以,現在來看,中國經濟能否走出低谷并且帶動世界經濟,還要看擴大內需政策的力度和實施效果。 就鋼材價格本身來說,短期內鋼價的上漲主要是因為1、4萬億投資計劃效果初步顯現;2、由于貨幣政策出現松動,短期流動性十分充裕,推高了大宗商品的價格。但現在說中國經濟以及走出低谷還為時尚早,因為世界經濟還未企穩,而國內轉型還需假以時日,所以我們認為09年鋼材價格的總體走勢還應該維持低位震蕩筑底的走勢。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
門窗幕墻網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