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日前審議并原則通過鋼鐵產業振興規劃。規劃以控制總量、淘汰落后、聯合重組、技術改造、優化布局為重點,推動鋼鐵產業由大變強,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統籌國內外兩個市場,落實擴大內需、實施適度靈活的出口稅收政策;嚴格控制鋼鐵總量,淘汰落后產能;推進企業聯合重組,提高競爭力與集中度;加大技術改造、研發和引進力度,推動鋼鐵產業技術進步;整頓鐵礦石進口市場秩序,規范鋼材銷售制度,建立產銷風險共擔機制。 業內人士認為,振興規劃是一個指導性規劃。在此極度困難之際,振興規劃在短期可提振行業信心,長期將有助于鋼鐵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當然,由于我國特殊的國情,行業利益與局部利益的矛盾仍然存在,在具體實施上可能還有諸多困難,因此振興規劃將加快鋼鐵行業在發展中調整、在調整中振興。 不排除出口稅收政策調整可能 鋼鐵行業的快速發展使鋼鐵產能已達到6億噸左右,但全球性經濟危機使剛性的供給面對著低迷的需求,產能過剩成為鋼鐵行業面臨的突出困難,國家擴大內需的各項經濟政策雖將有利于行業環境的改善,但政策效果顯現尚需時日。房地產、汽車兩大行業是鋼鐵行業的重要需求行業,這些行業能否快速回升對鋼鐵行業的發展至關重要。 隨著國家4萬億元投資計劃以及寬松貨幣政策的落實,鋼鐵需求將漸漸回升,而出口稅收優惠政策也可逐步改善行業的經營環境。在目前出口快速下滑的背景下,靈活的出口稅收政策不排除進一步提高出口退稅率,并將仍然集中在高附加值、高質量的鋼鐵產品上。 退出機制是新亮點 落后產能的淘汰一直是我國鋼鐵行業調整的重點,但由于鋼鐵行業一直處于景氣上升的大環境中,淘汰效果并不理想。此次金融危機導致的鋼鐵市場的低迷,給落后產能的淘汰帶來難得的歷史機遇。 根據振興規劃,此次淘汰落后產能的標準有所提高,高爐的淘汰標準已從原來的300立方米以下提高到400立方米以下,轉爐和電爐的淘汰標準從原來的20噸提高到30噸。在有條件的地區,高爐淘汰標準可提升至1000立方米以下。 根據新的產能淘汰要求,國內煉鐵能力將多淘汰7000萬噸左右,煉鋼能力也將多淘汰2500萬噸左右。業內人士認為,淘汰落后產能將形成退出機制,預計被淘汰鋼鐵產能會獲得一定補償,由中央及地方政府共同出資。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
門窗幕墻網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