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福緣實木門廠
主營:實木門+原木門+實木家具+實木樓梯+整裝定制
時間:2017/2/27 來源:成都福緣實木門廠 點擊率:305
周小軍,福緣木門總經理,
從事木作超過30年,不論生意做得多大,
總是喜歡謙虛的講,我就是一個老木匠。
父輩傳藝 成為木匠新手
周小軍出生在四川新都的一個普通木匠藝人家庭,早年間周父是民間木作藝人,后來成都樂器廠成立,廣納民間藝人,由于周父木工各項手藝純熟,人品又好,特別受邀進廠,端上了當時的“鐵飯碗”,從農民身份轉變成了光榮的工人身份,后來該廠生產著名的金雀牌、百花牌小提琴與其他樂器都是出于周父這一代藝人之手,周小軍從小耳濡目染,并在父親的刻意教導下掌握了木匠手藝,其中優其擅長車工,這些技藝為他日后的生活與職業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
成都樂器廠舊貌
1984年,成都樂器廠擴招,畢業在家的周小軍抱著試一試的態度應聘,居然通過了廠長提出的種種專業考驗,憑借自己的手藝成了父親在樂器廠的‘接班人’,在樂器廠的培養下,因為出色的工作表現年紀輕輕的就成了當地團支部書記,樂器對于木工細節要求極高,所以這段寶貴的經歷讓周小軍對于木工品質有了全新的認知,這對他后來的創業產生極大影響,同時,也開啟了他30多年的木匠生涯。
個體戶 嘗試創業
在樂器廠干了三四年后,年輕的周小軍感覺鐵飯碗雖然很可靠,但是自己應該還可以做得更好,加上當時剛剛提出改革開放,樂器廠業務繁榮,部份零部件已經需要進行外包,卻苦于找不到合適的外包廠商。周小軍得知后在1987年主動提出離職,成了當時響應國家號召的第一批下崗工人,搞起了當時非常大膽的個體戶,專門為樂器廠進行配件的配套生產,成了新都地區遠近聞名的‘商人’。
金雀牌小提琴
這一搞就是四年,看著樂器行業從國產到進口,由盛至衰,市場經濟的巨大潮流讓地處內陸的樂器行業受到前所未有的打擊,處于行業上游的配套業務也受到非常大的影響,再后來確實堅持不下去了,周小軍被迫中止了自己的樂器配套業務。
由工人走向銷售老總
失業的周小軍并沒有沉寂,偶然間看到成都家具總廠在招人,于是前往應聘,時任廠長的李某(后簡稱李廠長)聽說周小軍會做車工,在當時木作車工仍然是比較高技術要求的工藝,看著年輕的周小軍,李廠長并不是特別相信,于是找人從車間拿了四根木條,并隨手拿了個家具腳腿過來,周小軍憑借簡陋的作業設備,使四根木條變成了相互誤差僅50絲的四根腳腿,在當時就算誤差1公分都有可能賣出去的時代,這么小的誤差讓李廠長刮目相看,結果當然是成功應聘了,讓周小軍又回到了木匠工人身份。
90年代家具
車工的身份只保留了三個月,原因是廠長意外得知周小軍除了木工技術精湛外,在組織能力和社交方面也頗為擅長,并且還有當地的團支部書記這樣的身份,和周小軍協商后讓他往銷售方向發展。從工人到銷售業務員的快速轉身,這一崗位角色的轉化讓周小軍從純粹的技術型人才向銷售、管理類進階。
順風順水的家具銷售生涯
90年代初期,市場需求旺盛,大多數后來知名的內地民營家具廠當時基本都還沒有開始成立,正如前文講的那樣,只要你生產得出來,有些瑕疵消費者也都是會買單的。接手銷售業務的周小軍,一躍從工人變成廠長(當時沒有銷售經理之類的稱謂,最高的管理人員就主要是廠長和書記),積大的擴張了他的視野和格局。
潮品摩托車
因為愛好學習,人又精明能干,周小軍的家具業務成績越來越好,為了更快速的服務到業務單位和年輕人崇尚時髦的心態,周小軍買起了當時絕對的潮品摩托車,成了他的個人標志,讓周小軍在30年前成了遠近聞名的'高富帥'。
木匠手藝讓他結識貴人
在外銷售業務做得風聲水起的周小軍,在家卻是極聽父親話的乖孩子,父親傳授給他的車工手藝和與工人們打成一片的天然親近感卻沒有忘卻或變化,有個小故事是當時廠里有三個銷售廠長,另外兩個是與李廠長沾親帶故的“自己人”,一個是周小軍,那兩位廠長憑借著資質老以及和廠長關系近的原因,大部份情況下都不主動與工人們一起交流,就算是平日里抽煙也有工人版和業務煙兩種版本,而本身不抽煙的周小軍從來都沒有厚此薄彼的做法,不論車間兄弟還是業務伙伴都是一視同仁,都抽好煙,這給了他很多好感加分。
書法家劉叔諒提詞“經天瑋地”
一次四川知名的書法家劉叔諒老先生獲得了塊極其珍貴的端硯,找到家具廠看能不能做一個硯臺座,家具廠里面沒有人做過這樣的活,更不要說要匹配珍貴的端硯了,周小軍接下了這個任務,親自比對硯臺各個尺寸而做了個精致的基座,還加做了個蓋子進行保護,最后的成品讓這位書法家喜出望外,當即要給周小軍一大筆錢,周小軍得知面前的老人是書法家后油然起敬,堅持不收,但是劉老先生說要不我送一幅字給你吧,請萬勿推辭。借由與書法家贈字以及后來的各種交往,周小軍獲得了寶貴的人脈資源。
到1995年,家具廠的業務到達頂峰,成都的酒店等各項大型建筑陸續動工,周小軍憑個人能力拿到一個數百萬的定單到廠里,按原先既定的業務提成,周小軍將會一次性分得一大筆錢,正是這一大筆錢讓廠里感覺很為難,遲遲拖欠不結,要知道當時的銷售模式是銷售人員墊資開展銷售活動,只有成交后才能有收獲,這樣不亞于現在的代理商模式,但是這個訂單的情況讓周小軍措手不及,一方面面臨已經產生的巨大銷售支出,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面對廠里給出的詰難,這是周小軍再度辭職的導火索之一。
記憶深刻的家具廠創業經歷
放手一博的周小軍,帶著積蓄多年的30萬現金,以及同情他身上‘不公遭遇’的家具廠其它同事們迅速開起了自己的家具廠,并且憑借早期的業務資源積累,接下了一張張訂單。但在還沒有從訂單喜悅中脫離的周小軍,又不得不面對實業創業初期的各種不成熟,畢竟他的這次創業已不同于早先的樂器廠配件加工的個體戶作業狀態,從財務的結算流程混亂到生產工藝的不成熟,30萬的現金迅速花光,既定收取的款項又遲遲不能到位,資金鏈的斷裂讓成立不到一年的家具廠迅速走向沒落。
從跌倒到再度崛起,結緣木門行業
創業失敗的挫敗感讓周小軍一度非常失落,但是在周小軍父親看來,這是一次非常寶貴的人生經歷,鼓勵周小軍從哪里跌到就從哪里爬起來,并拿出積蓄鼓勵周小軍再度創業,每當回憶此時的鼓勵,周小軍心里都非常感恩父親給予的支持。
人生處處是機遇,四川某木業集團在當時接到許多境外訂單,其中包括大量的東南亞風格家具產品的生產,而自身產能受限生產不出來,找到周小軍問愿不愿意承包這些產品的生產,正處于低潮期的周小軍非常珍惜這樣的機會,一口答應了下來,并通過這此的訂單迅速完成轉型,再度創業的配套廠人數最多時僅車工就近200人。
福緣木門展廳一角
從配套家具的木作工廠到木門配套廠,完全是個順其自然的轉變,越來越多的木門類訂單讓周小軍全心全意的做起了白坯木門的加工,最高峰時成都周邊知名的大廠都在他那兒拿貨,再后來單獨的門不得不再度進行轉型,推出了包括門套線的套裝門,從而走上套裝門的研發之路,隨著木門的研究深入,周小軍越來越熱愛這個行業,認為作為家居用品必不可少的木作部件,門除了只是門外,還是親情和友情等眾多感情的紐帶。做好木門,也由此成為了周小軍的終身志向。
品質至上,追求完美奠定品牌口碑
不論是樂器廠的經歷,還是后來的50絲車工故事,都是在為周小軍創辦的木門企業追求品質而背書,堅持用優質實木進行木制品生產,宣傳用橡木就絕對不會用橡膠木,說是櫸木就一定會是櫸木,在油漆工藝處理方面,展辰、阿克蘇諾貝爾等國內外大牌成了首選,并且多年來穩定合作,并不會為了純粹的利潤而犧牲品質。
不只是產品品質,在2005年,周小軍還在川大進修完EMBA,在企業管理和未來品牌戰略規劃方面確定了發展方向,這些品質追求與個人能力提升,對于周小軍來講這是業界的個人口碑和品牌口碑,也是消費者賦予沉甸甸的責任感使然。
奮進中的福緣木門
在剛剛過去的2016年,周小軍的福緣木門完成了營銷團隊重組,業務模式頂層規劃,從品牌形象到品牌傳播都在這一年進行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從國內頂級木門品牌找來的職業經理人是周小軍2016年頂層設計最成功的杰作,兩人相當的年齡擁有許多共鳴和共同認知,在品牌未來發展方面,已經超越職業范疇,迅速形成事業伙伴。
最新的LOGO形象
而品牌形象的大幅度變更則是20年來周小軍在品牌方面最大的嘗試,因為不僅僅是一個LOGO的變更,更多的是品牌企業文化的重塑,品牌核心價值觀的重塑。在品牌傳播上,投放了巨量的高速路牌等戶外媒體,讓整個品牌影響涵蓋到全川各條主要干道,至此完成周小軍與其品牌的全新蝶變。
寫在最后
我們相信,在過往超過20年的木制品從業歷程、EMBA企業經營管理學習、匠心精神指引下,進行全新蝶變后的周小軍以及其品牌福緣木門終將收獲一份屬于自我的成就,周小軍的故事是老牌四川木門行業或者是西部木制品行業企業家的縮影,他們普遍都擁有常人無法企及的堅忍和眼光,讓他們與其企業在各種競爭環境下得以存續,希望未來這些企業都越來越好,為中國留下一個個百年木作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