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線電纜行業是僅次于汽車行業的第二大行業,其對銅的消費占中國用銅量60%以上,電線電纜行業的發展狀況直接關系到中國銅的實際需求量,并決定銅價的走勢。訊調研發現,節后線纜行業并沒有走出需求泥淖,實際需求乏力是銅價外強內弱的根本原因。
線纜企業生產仍不佳
為了解中國銅實際需求現狀,本周銅研究小組對線纜之鄉—江蘇的線纜企業開工率進行調研,其結果顯示:25%的企業表示開工率不及一半,生意比較難做,尤其是與房地產企業掛鉤的相關廠家;53%企業表示開工率一般,多數維持在六七成左右,雖然較上周情況有所好轉,但下游整體需求仍是不及去年同期水平的;另外的22%的企業表示下游訂單較好,開工率超過八成,其中多數已經完全開工。
從我們調研結果來看,近70-80%的線纜企業表示當前開工率并不高,雖然較上周情況有所好轉,但下游整體需求仍是不及去年同期水平的。主要是因為下游需求不佳所致,尤其是諸多廠家反映的房地產企業資金鏈仍未緩解,需求較淡。
銅進口增加并非因實際需求釋放
中國海關公布數據顯示,中國1月銅進口環比下降18.7%為413964噸,依舊站上40萬噸高位。進口數據繼續高企致使市場上部分分析師誤解為中國實際需求好轉,從而對前期銅價外強內弱走勢表現迷茫。我們認為,中國實際需求并未好轉,基于以下幾點:(1)PMI一直在50附近徘徊,制造業難擴張;(2)房地產市場調控依舊難放松,保障房支撐銅需求乏力;(3)節后現貨銅成交需清淡,下游買興難釋放;(4)上期所庫存大增,融資銅增長令“補庫存需求”存疑慮。據金屬網了解到,進口銅多為保稅區庫存,并未轉化為實際需求。
宏觀面不確定性猶在 銅價后市難樂觀
盡管希臘議會通過了第二輪援助貸款協議,但樂觀情緒迅速被穆迪、惠譽下調歐元區多國評級所沖散,債務風險蔓延陰云仍然密布歐元區上空;本周葡萄牙面臨“三方”會審,或將成為另一個“希臘”。中國一季度經濟下行風險較大,實際需求短期內仍難以轉好。資訊銅分析師雷連華表示,在中國實際需求轉好之前,銅價外強內弱的格局將難以改變,本次銅價的下跌是偶然中的必然。對于后市的看法,雷連華認為,期銅將考驗6萬一線的支撐力度,若近期無法企穩,下跌空間將進一步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