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數據不太理想,經濟下行壓力較大,致使鋼材市場行情低迷,鋼鐵企業日子難過。盡管如此,中國鋼材市場并未喪失活力,無論消費增加、成本提高、供應抑制等各個方面,下半年都存在巨大想象空間。
一、降準可能性增加,貨幣政策趨向寬松
今年前4個月宏觀數據顯示,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很大。工業生產、固定資產投資、貿易出口、房地產銷售、企業效益、財政稅收等狀況均不理想。持續疲弱的需求情況,要求中央政府加大穩增長力度。同時,兩大物價指數低位運行,CPI創下18個月新低PPI連續26個月下降,也對較為寬松的貨幣政策提供了空間。因此中國央行降低存款準備金率的可能性正在增加。有觀點預計下半年有可能兩次下調存準,每次下調幅度大約50個基點。
下調存款準備金率,應當屬于較強的刺激措施。現在人民銀行凍結的存款準備金高達21萬億元,每降低0.5個百分點存準,就要解禁1萬億資金,兩次下調就是2萬億資金投放,當然會對市場產生很大影響。況且是在目前我國外匯占款還在增加的情況之下。因此,中央銀行低于降準一直持謹慎態度。
如果擔心全面降準刺激力度過大,也不排除央行先實施定向降準可能,比如前段時期對農村金融機構降準,然后逐步擴大降準范圍,加強寬松力度。
周小川說過宏觀決策需要長期指標,現在已經接近下半年,因此5月數據出齊后,決策層能夠對上半年情況有個全面了解,因此,6月底7月初,將是央行首次降準時期。再晚就來不及了,可能會威脅到全年保增長7.5%的目標。
城市住房屬于最終消費品,關乎到鋼材、水泥、電器與建筑、裝修等,牽涉到國民經濟的方方面面。由于前4月房地產數據低迷,對于整體經濟的負面沖擊已開始顯現。為此,全國一些省市已經松動住房限購,開始了不同程度的救市行動。人民銀行也于近期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商業很行保證首套房的貸款需求,也可以視為寬松貨幣政策,穩定經濟增長的舉措之一。
除了貨幣政策趨向寬松外,今后決策部門加碼穩增長舉措還將包括:追加基礎設施與環保項目開支;加快城鎮化進程;促進西部開發;落實京津冀一體化、長江經濟帶建設規模等。所有這些,都離不開規模巨大的基本建設,從而使得下半年固定資產投資增加,使得鋼材需求增加。
二、發達國家繼續經濟復蘇勢頭,刺激中國鋼材出口強勁增長
進入2014年后,盡管存在一些波折,但歐美等發達國家經濟復蘇態勢沒有改變。最近,英國宣告持續6年之久的大衰退已經結束。與英國相似,法國也將結束衰退。在此之前,美國經濟已經超越了危機前的峰值,在發達國家中復蘇勢頭最為強勁。由于經濟增長前景難以一帆風順,為了鞏固經濟復蘇,下一階段發達國家央行仍會維持或強化當前的寬松力度,這成了市場共識。
境外發達國家的經濟復蘇,刺激了中國鋼材出口量的大幅增長。據海關統計,今年前4個月累計,全國出口鋼材2587萬噸,同比增長29.5%.其中4月份出口754萬噸,同比增長35.9%.據此測算,2014年中國粗鋼(鋼材折算)直接出口量將達到或超過8000萬噸。
從未來發展趨勢來看,全球經濟發展對于中國鋼鐵需求有增無減。這種需求動力,不僅因為現階段經濟復蘇,更來自于今后全球許多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比如全球高速鐵路網的建設,以及對于中國航空航天產業、海洋工程裝備產業、智能裝備制造產業等高端制造業產品需求。最近,中國與肯尼亞政府達成協議,由中國建設肯尼亞蒙內鐵路項目,投資額38億美元。上述基礎設施的建設,大量中國工程外包,勢必帶動中國建筑用鋼材與高鐵等機電設備的大量出口,成為中國鋼鐵外需增長的強大動力。據此預計,今后中國粗鋼(鋼材折算)直接出口與間接出口量,每年過億噸將會成為新常態,峰值時有可能達到2億噸,甚至更多。
正是因為看到中國未來鋼鐵需求的廣闊增長空間,所以才有國內民營投資公司,不顧所謂產能嚴重過剩的風險,大手筆投資鋼鐵行業,進行兼并重組;所以才有今年一季度,700億中國民營資本涌進鋼鐵行業,投資逆勢增長。一般而言,民營資本具有更強的市場敏感性,更善于捕捉商機。現階段中國民營資本乘其弱市大舉抄底,反映的可能就是鋼鐵投資戰略的遠見卓識。
三、不確定因素增加,可能會使部分原料供應受阻
下半年存在一些不確定因素,如果發生,可能會使部分冶金原料供應受阻。
首先是厄爾尼諾來襲。據有關資料,美國、澳大利亞、印度等國家氣象機構,均預計今年有60-70%的可能性爆發超級厄爾尼諾,50%以上的可能性是在夏天。此次厄爾尼諾的特點是亞洲干旱和美洲洪澇。如果這個極端天氣發生,勢必會對相關地區的礦產品供應形成很大沖擊,進而導致風險溢價飆升。比如厄爾尼諾通常會使全球最大鎳礦生產國印度尼西亞干旱,水電短缺與河道水位下降而沖擊鎳礦生產與物流。厄爾尼諾還會使得美洲地區大量降雨,引發嚴重洪澇災害,導致上述地區鐵礦、銅礦減產,以及運輸受困。此外,與鋼材生產的重要原料,鋅供應也會遭遇厄爾尼諾很大沖擊。今年爆發超級厄爾尼諾的可能性已經引發市場預期炒作,加之此前印度尼西亞頒布了原礦石出口禁令,近期對俄制裁加碼,已經推動了鎳價大漲,進而推高了不銹鋼價格;煤炭價格也觸底反彈;近期中國到岸鐵礦石迅速增加,估計與此也有一定關系。現在港口鐵礦石庫存增加到1億噸左右,只不過是中國鋼鐵企業1個半月的使用量,沒有什么了不起。
其次是地緣政治關系緊張。現在烏克蘭東部城市獨立問題,已經引起俄羅斯與西方關系對立,中國南海島嶼主權也不斷遭遇某些國家挑釁。如果惡化,也有可能威脅到重要礦產品的供應。為了保障原材料安全,未雨綢繆,中國應當囤積至少夠消耗半年的鐵礦石庫存量,即超過4億噸的高品位鐵礦石。其他冶金原料也應當如此,借此部分消化已經成為沉重負擔、得不償失的過量外匯儲備。
四、環保力度增強,抑制邊際產能釋放
鋼鐵行業所產生的嚴重污染,引起了方方面面關注,各級政府面臨壓力越來越大。因此,以環保作為治理產能過剩的突破口,已經成為主管部門的共識。預計隨著國家環保標準提高,執法力度增強,部分缺乏環保設施的落后產能釋放會受到一些抑制。此外,環保執法力度的增強,還會逼迫鋼鐵企業增加環保支出,比如加大罰款數額、實施差別電價與差別水價等。在目前鋼材價格低迷的情況下,環保支出增加勢必導致鋼鐵企業利潤萎縮,甚至出現嚴重虧損,最終迫使一些處于邊際的劣勢企業減產與停產,也會抑制一些產能的釋放。據統計,今年14月份累計,全國粗鋼產量增幅已經放緩至2.7%,其中4月份增幅放緩至2.1%.如果今后環保力度真的增強,導致的鋼材邊際成本增加,以及銷售價格繼續低迷,虧損對于鋼材供應的抑制效應還會增強。
環保力度增強所導致的邊際成本增加,以及銷售價格下跌,兩方面效應疊加,同樣也會抑制國內鐵礦石的邊際生產供應。據有關資料,目前國內礦山120美元/噸的產能占20%,折合鐵礦產量3.9億噸。綜合來看,國內礦山的平均成本在110美元左右。據此分析,如果今后鐵礦石到岸價格跌至100美元/噸,并且常態化,將會有一大批國內礦山企業因為虧損嚴重而減產或停產,估計至少會使2億噸(折算高品位礦石)的國產鐵礦石永久退出市場,屆時中國國產礦的市場占有率將跌破30%.這樣一來,勢必增加進口鐵礦石的需求,成為阻擋國際市場鐵礦石價格進一步下跌的最有力支撐。今年前4月中國鐵進口鐵礦石3億多噸,同比增長20.7%,反映的就是這種趨勢。據此分析,高盛所得出的2015年鐵礦石價格跌至80美元/噸結論恐怕難以實現。除非中國經濟出大問題,中國粗鋼產量出現絕對數量的減少,而且下降幅度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