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月以來,倫敦金屬交易所銅價一路上揚,直至本月初有小幅回落,但依然高達每噸8590美元,較年初累計上漲逾10%,而去年10月份,銅價曾一度跌至每噸6785美元。 銅價飆升是否是市場信心回暖,宏觀經濟緩慢復蘇的信號?
新湖期貨研究所銅分析師廉正表示,這一波上漲只能是中期反彈,不過此波中期反彈有望見到本年度最高位。他表示支持其上漲主要有兩個因素,一方面當時美國經濟數據表現不錯,應該是樂觀的預期,而歐洲方面對于希臘通過PSI談判以及第二輪貸款的預期也比較高。
不過廉正認為,從銅的方面來看,最終宏 觀決定在于歐洲,基本面則在于中國經濟方面,而中國經濟并不是太樂觀。一方面貨幣政策還可能處于緊縮狀態,另一方面若房地產調控若不見成果,經濟方面也不 會有太大變化,整體增速不會像之前那么快。此外,消費本身比較穩定,對國內經濟快速拉動的概率也比較小,1月份的進出口雙降對中國經濟的也不利。
同時他強調指出,歐洲雖然拿到第二輪貸款概率比較大,但歐洲,特別是歐洲五國,經濟已經很差,失業率也比較高,后面應該還會有持續不斷的一輪輪的危機爆發,仍不太看好。
根據國際銅礦研究組織近日發表《銅:2011年首十月供求報告》顯示,2011年首十個月精煉銅供需缺口達到29.6萬噸,相較2010年首十個月43.9萬噸缺口有所縮小。期間全球對銅的需求水平較2010年增長2%,四個主要需求國中,美國需求增長0.1%,英國需求增長0.6%,中國需求增長2.7%,日本需求下降4.3%。而2011年十月份中國需求較2010年同期則激增50%。相對需求來說,全球銅礦供應卻僅上漲0.3%,智利、秘魯和美國三大供應國總供應量減少3.2%,而中國同期供應量增加14%。
巴克萊資本去年9月份《大宗商品研究報告》也指出,銅供需缺口依然存在,同時倫敦金屬交易所的庫存水平偏低,供不應求的現狀短期內可以支持價格。同時,由于信貸緊縮和大宗商品價格的大幅波動,中國的銅需求商將謹慎削減銅存貨,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支持銅的需求和進口。
巴克萊表示,導致精煉銅供應下降的因素主要有:低于預期的礦石級別,罷工,惡劣天氣以及技術困難。礦石純度過低問題尤為嚴重,世界最大規模的兩個礦場伊斯堪迪達(Escondida)和格拉斯伯格(Grasberg)都面臨這個問題。巴克萊強調,如果市場對歐盟解決債務問題信心轉差,全球經濟增長放緩達成共識,供求缺口對銅價影響的顯著性將大幅降低,不能避免價格急劇下跌。
不可否認的是,這輪銅價上升使以銅礦開采為主營業務的上市公司受益頗多。僅就江西銅業來說,年尾股價一度跌至20.8,一月初至今已升至26.50元,升幅逾30%。而其在港交所上市的江西銅業股份有限公司的大股東J.P.Morgan 也在2011年9月14日,10月10日,10月11日三次大規模買入共計5000萬手,后兩次更是以14.55和14.75港元的超低價入手。截至2月8日,股價升至21.70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