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部長助理魯建華近日在由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召開的2009全國貿促工作會議上指出,受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不斷深化和蔓延的影響,世界不同經濟體都將面臨多年來少有的嚴峻挑戰。國際金融危機通過投資、貿易、信息等渠道傳導到國內,對我國實體經濟的沖擊日益顯現,經濟下行風險比預想的更加嚴重,增速下滑已成為今年經濟運行中的主要矛盾,眾多出口企業將面臨嚴峻考驗。 世界經濟將經歷較長調整期 魯建華指出,今后一段時間,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可能陷入螺旋式下降的惡性循環,世界經濟可能經歷較長的低迷和調整期。 在部分發達國家陷入衰退的同時,發展中國家經濟風險也急劇上升。許多發展中國家經濟高度依賴初級產品出口,國際市場初級產品價格大幅下跌,貿易條件急劇惡化,導致其收入大幅下降,流動性短缺,經濟增速明顯下滑。同時,國際游資跨境異動,外來資本大規模撤離,也給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金融體系和實體經濟帶來較大沖擊。俄羅斯、印度等國家經濟增長已經出現大幅減速,貨幣貶值超過30%。 魯建華說:"最不發達國家和弱小經濟體經濟更是‘雪上加霜’"。他分析,這些國家經濟規模較小,產業體系不完整,國內回旋余地狹小,抗風險能力十分脆弱。加之發達國家陷入衰退,歐美等國和地區已在不同場合明確表示要削減對外援助規模,這意味著這些國家面臨的處境將更加艱難。 據分析,雖然國際金融市場劇烈大幅波動的局面得到了暫時緩解,但金融機構的盈利能力普遍銳減,花旗、瑞銀等國際大型銀行都出現巨額虧損,美國不少中小銀行更是破產倒閉。今后一段時間,銀行信貸規模還可能進一步萎縮,股市、匯市震蕩趨勢難以改變,市場信心依舊匱乏,這些都將造成實體經濟的融資困難。而工商企業一旦資金鏈條斷裂,將加速走向破產。 實體經濟衰退將反作用于虛擬經濟。不少國家汽車等制造業企業面臨的困難加大,美國三大汽車巨頭瀕臨破產,日本豐田等以生產節能型產品為主的汽車巨頭也被迫減產、裁員。就連歷來受危機影響較小的零售業,破產倒閉也明顯增加。制造業和服務業同時出現問題,造成失業率不斷攀升、居民收入普遍縮水。這些都將反作用于虛擬經濟,造成企業還貸能力下降、工商業貸款呆壞賬增加、消費信貸風險明顯上升,進而導致金融體系風險向縱深領域發展。 應對危機有信心 "盡管形勢很嚴峻,但是我們有信心!"魯建華認為,我國經濟的基本面是好的。有能力也有條件克服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做出這樣判斷的依據:一是我國工業化、城鎮化加快發展,人均GDP處于2000~3000美元,產業結構和消費結構快速升級,將為經濟增長帶來強勁的國內需求。二是我國綜合實力不斷增強,產業配套體系較為完善,金融體系總體穩健,資金供給充裕,勞動力素質不斷提高,企業適應市場和環境變化的能力不斷增強,市場配置資源的體制機制逐步完善。三是出口產業鏈較為完整,比較優勢明顯。出口產品中生活必需品較多,需求彈性小。市場多元化戰略豐富了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的經驗。 穩定外需保出口 "隨著我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聯系更加緊密,對外依存度進一步提高,保持對外經貿平穩較快發展,對于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至關重要。"魯建華強調說,面對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合理的政府干預是維護市場機制正常運行、及時糾正市場缺陷的重要手段。為此,商務部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部署,將"穩定外需,保出口"作為商務部今年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 魯建華將對外經貿應對金融危機的政策措施主要概括為:加大財稅政策支持力度,保持進出口穩定增長;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大力開拓新興市場;提高利用外資質量,改善外資區域布局;大力發展服務貿易,"走出去"戰略不動搖。 據悉,為保持出口穩定增長,商務部首先將在財稅政策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包括完善出口退稅政策,加快退稅進度,確保及時足額退稅,研究提高部分勞動密集型產品和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機電產品出口退稅率;適當擴大中央外貿發展基金規模,主要用于支持中小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等方面。 為推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商務部將調整加工貿易禁止類和限制類目錄,鼓勵加工貿易向中西部轉移,完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的功能,延長加工貿易產業鏈,提高附加值。同時,在出口企業金融服務上也將予以扶持,包括加大對出口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改善出口企業融資擔保條件,抓緊健全出口信用風險保障機制,加快推進貨物貿易人民幣結算。 在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和梯度轉移方面,商務部今年將完善加工貿易產品分類管理制度,特別是按照國家產業政策,引導加工貿易向產業鏈高端發展。 "在力求鞏固美歐日等傳統市場的同時,加快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引導企業下大力氣開拓南亞、中東、中亞、南美、東歐等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出口市場"。魯建華分析說,2008年以來,盡管中國對美國等發達國家的出口出現負增長的情況,但是對新興國家的出口仍快速增長,2008年1~10月,中國對拉美國家出口金額同比增長47%,對非洲國家出口增長41%,對中東國家出口增長31%,對印度增長39%。為此,商務部今年將充分發揮駐外經商機構、商協會組織和雙邊經貿聯委會(混委會)機制的作用,完善區域、次區域合作機制,支持企業開拓南亞、中東、中亞、南美、東歐等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出口市場。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
門窗幕墻網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