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年產10萬噸電解鋁的企業最近關掉了一條年產3萬噸的生產線。停產的分廠車間外面,記者看到堆積碼放整齊的鋁錠長達數十米,車間大門緊閉。"目前的政策是停產不停工,盡量給停產的工人安排一些其他>其他>其他工作,盡量叫大家都有飯吃。"天元鋁業總經理譚豫中向記者解釋。 停產,停產 這家在香港聯交所上市的企業,只是在2008年12月9日發布預虧警告,而關停30%的產能至今沒有發布。記者通過內部渠道獲悉,天元鋁業月虧損近2000多萬元。 裁員不止天元鋁業一家,記者獲悉,河南龍頭企業電解鋁中孚鋁業(600595.SH)一次性裁員1000多人。氧化鋁方面,中鋁中州鋁廠月虧損4000多萬元,2008年11月份減產30%;中鋁河南分公司2008年7月份便開始虧損,10月份虧損7000多萬元,河南分公司氧化鋁產能每年有120萬噸被閑置,而2007年該公司的總產量為230萬噸。 "中鋁總公司要求我們把虧損限制在1.5億元以下,看起來很難完成任務,這種情況堪稱50年一遇。"中鋁河南分公司一位人士向記者透露。 河南省氧化鋁、電解鋁、鋁加工產品國內市場占有率分別達到38.7%、24.3%和13.9%,氧化鋁和電解鋁產量居全國第一位。2008年底召開的河南省鋁工業"堅定信心、應對挑戰"座談會上,盡管多家與會企業對春節前后的鋁價深表憂慮,依然表示"信心比黃金更可貴"。 本報記者從河南省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獲得的《國內部分鋁企減產情況一覽》資料顯示,2008年9月~11月,國內電解鋁減產100萬噸以上,而氧化鋁減產600萬噸以上。 "11月以后,電解鋁的減產趨勢更加明顯,力度更大。"河南省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副會長劉立斌告訴記者。 春天還有多遠? 2008年12月底,中國國家物資儲備局收儲29萬噸電解鋁。其中收儲中國鋁業15萬噸,收儲青銅峽鋁業集團有限公司、中電投霍林河煤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云南鋁業股份有限公司、河南萬基鋁業股份有限公司、青海橋頭鋁電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神火(集團)有限公司、山西關鋁股份有限公司7家公司各2萬噸。收購價為每噸12350元人民幣。 "當時的市場價格為每噸1.1萬多元,收儲電解鋁是國家解決當前有色金屬行業所面臨困境得到落實的第一個措施,為解決目前鋁市場現貨過剩、穩定市場價格將起到一定作用。"劉立斌說。他判斷今后國家的收儲還將繼續。 記者獲悉,目前,河南境內的在建、擬建項目大都停建或緩建。 保住虧損底線就是勝利,這是河南鋁業企業的目標。 在有色金屬行業中,電解鋁首先落實了國家收儲行動,但是,行業內認為減產還是要繼續,他們認為"這才是真正的市場規律"。 劉立斌認為,目前企業繼續抓技術改造、節能降耗。加強煤電鋁合作,互利共贏。鋁業是工業門類中的用電大戶,2006年河南生產306萬噸電解鋁,耗電量占河南工業用電的24%,而煤電鋁合作不僅是河南鋁業崛起的法門,也是化解當前危機的有效辦法。 "由于前幾年電解鋁的價格一度高達每噸3萬多元,各地投資趨之若鶩,的確存在產能過剩問題。"劉立斌告訴記者。 但是,他不完全同意把鋁業定義為"高耗能、高污染"行業,因為高耗能同時意味著在儲能,而高污染經過近幾年對落后產能的淘汰,目前已接近國際先進水平。 "由于大幅減產,目前電解鋁價格在兩周前開始回升,市場價1月7日達到每噸1.2萬元以上的水平。" 譚豫中向記者解釋:"天元鋁業每噸電解鋁的成本為1.1萬元以下,所以,目前電解鋁企業面臨的主要不是價格問題,而是資金問題,因為電解鋁企業上項目多,前期的投入都很大,占壓資金,包括天元鋁業也是這樣。" "所謂電解鋁成本,比如譚總介紹的成本,一般指的是現金成本,并不包括折舊等費用。電解鋁的綜合成本目前還維持在每噸1.3萬元的水平。" "目前是開始研究市場底部的時候了。"劉立斌告訴記者。 他介紹,2008年8月國內電解鋁產量達到單月最高 119萬噸,之后的9、10、11月開始大幅減產,2008年11月份的單月產量降至99萬噸。照此估算,2008年全年減產大約240萬噸。 劉立斌將鋁材的產量當做電解鋁的市場需求量(不包括電線電纜的用鋁量,這部分用鋁量小、分散,極難統計)。2008年6月份,鋁材的產量為135.6萬噸,然后逐月下降至10月份的122萬噸。照此速度,鋁材的產量去年全年大約減少160萬噸。 劉立斌由此得出結論,"電解鋁減產的速度遠遠大于鋁材減產的速度,電解鋁庫存相對下降,也就是說,供給小于需求,電解鋁價格回升,市場拐點將會出現。" 每年的5月左右,是鋁材銷售的旺季,劉立斌預計在今年5月,即第二季度,電解鋁價格會有大的回升。 公開的數據顯示,2007年國內電解鋁產量為1250萬噸,劉立斌預計2008年超不過1350萬噸,2009年,由于市場萎縮,電解鋁出現零增長的可能性極大,將保持在2008年的水平。 "電解鋁在2000年以后的高速增長,有些年度達到40%的速度增長,該停一停了。這才是真正的市場規律。"劉立斌說。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
門窗幕墻網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