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二:三棵樹涂料 三棵樹品牌從2002年誕生以來,以倍數增長的速度成為涂料行業發展最快的品牌,究其原因,跟其企業文化建設不無關系。三棵樹立志做生態理念的旗手,在實踐中形成了以"道法自然"為本、以"健康進化"為體的三棵樹生態文化。《道法自然》一書是三棵樹企業文化的結晶,其健康學文化內核、道法自然的文化淵源、和諧生態的文化愿景、生態文化的文化概念和樹德樹言樹行的文化宣言都引導著企業和諧發展的方向,形成企業與員工、客戶、社會、自然等互為依存,互為共生的完善系統。 三棵樹涂料,從一開始就走文化營銷的主題路線,其"資本×品牌×文化"戰略的提出,"心"系列健康新品上市等等無不體現三棵樹的品牌文化,處處彰顯著三棵樹健康、人文、關懷的力量,三棵樹的快速成長正是源于其永葆新鮮的文化生命力。 案例三:華隆涂料 縱觀華隆的成長軌跡,以人為本的關懷文化無所不在,處處入微。華隆提出了"十大關懷舉措",大力發展關懷文化并落實到實處。其"十大關懷舉措"涉及技術、品種、質量、生產、環保、物流、渠道、服務、溝通及終端等方面。與關懷文化相輔相成的,是華隆的安全文化。華隆創造了獨樹一幟的"一書一簽"管理模式,贏得了涂料行業第一個《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登記證》,受到了國家安監局副局長孫華山的稱贊;并一向注重安全管理工作,提出安全管理的總體目標是向安全文化過渡,也就是由安全管理形成安全文化,用安全文化促進安全管理。華隆的安全文化和關懷文化共同構建了企業的文化精髓。 由此可見,品牌文化不僅僅造成了品牌影響力,而且對于增加產品附加值,提升產品高度都具有重要意義,越是高端產品受到市場環境影響越小,這也是知名品牌高舉文化牌暢銷市場的重要原因。在低迷市場中依然春風得意,這些企業的經驗值得業內借鑒。 ■專家建議 有好文化的涂料賣得好 盡管日子不好過,但是一些知名品牌依舊保有自己比較固定的市場,甚至過得比較以前更寬裕。據觀察,除了必要的以產業轉型突圍外,其實打造與時俱進的品牌概念是企業逆流而上的關鍵所在,此時正逢先知先覺的企業搶先市場的好時機。 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特邀研究員李甫年表示:"一個企業要想持續穩定地增長,首先必須塑造好品牌,融合好資本,建立好文化。品牌做強,資本做大,文化做久,這是一個企業的必由之路。不少涂料企業有一定品牌知名度了,資本也有了,但是缺乏文化的積累,企業是純粹的企業,是沒有思想的企業。當然文化也是分三六九等的,不同的文化將造就不同的企業未來。有些企業認為自己得了個名牌,就很了不起。我倒覺得,真正的名牌不是哪個部門評選出來,而要市場認可。所以涂料企業的老板們不妨拿自己的企業和國內優秀的企業如華為、聯想、蒙牛等比比,和國際公司如可口可樂、IBM等比比,現實地分析自己的差距在哪里?我相信,有好思想的品牌賣得貴,有好文化的涂料賣得好。所以,我建議中國的涂料企業老板,想想自己的品牌有思想嗎?有什么獨特的思想?" 一營銷專家說過,文化就是明天的經濟,要進一步發展生產,要真正成為世界第一流的企業,就必須借助于企業文化力。目前,國際范圍內的著名企業普遍采用的企業形象戰略和建設企業文化的實踐,都是經過文化力推動經濟發展的大膽嘗試。正是這些嘗試,使企業取得了非同小可的成果。如美國的可口可樂、日本的美能達公司、中國臺灣王永慶的臺灣塑膠關系企業等都是成功的典范。企業文化力給企業帶來的經濟與社會的雙重效益,再次證明了文化力是企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智慧之源。 ■記者觀察 涂料需要文化滋潤 美國《幸福》雜志指出:沒有強大的企業文化,沒有企業的價值觀,企業精神和企業哲學信仰,再高明的戰略也無法成功。 企業文化是企業生存的基礎、行為的準則、成功的保證。日本企業界人士認為:沒有文化教育就沒有產業。優秀的企業文化一旦同卓越的企業家、科學的管理相結合,并被廣大職工所認同和接受,不僅成為企業的精神支柱,形成強大的凝聚力和活力,而且將產生巨大的物質力量,促進企業生產經營的發展,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
門窗幕墻網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