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多光景,政策逆轉。更有逆轉之勢的,是國際鋼材市場需求的一落千丈。 新單難覓 "相比于2007年的高成長期,2008年第3、4季度而言,我們公司的訂單同比下降的幅度達70%-80%。"一位滬上長期從事鋼材出口的外貿商對記者感嘆。 作為受此輪經濟衰退沖擊最嚴重的行業之一,鋼鐵業從生產、分銷到終端消費的鏈條無一不受震蕩。尤其是2008年第三季度以來全球建筑、汽車和家電等產業訂單的驟減,除出口貿易商日子難過以外,安賽樂米塔爾、謝韋爾鋼廠、Corus等國際大鋼廠也都先后大幅削減產量。 燁貿上海國貿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慶國表示:"現在的出貨還在延續上下半年所接的舊單,但是新單的量減少了至少三四成,而且很難接到。"他認為,需求疲軟是最根本的原因。"比如歐洲市場銷路尤其不佳,沒有訂新貨的動機,客戶對后市也不敢看好,沒有充分的信心。而且歐元的貶值使得中方出口鋼材的競爭優勢也不復存在。" 某大型國有鋼企德國辦事處的經理亦對記者表示:"2008年上半年歐元匯率堅挺,歐洲包括德國的訂單一直快速上漲,所以鋼廠和庫存商上半年都采購了大量鋼材。但是下半年以來,歐元匯率下跌,采購意愿減弱,轉而向歐洲境內采購,中國的采購下降70%-80%之多。" 在市場供求的劇烈變動下,歐州方面對于"貿易保護主義"的態度也一直曖昧不明。就在不久前,歐洲鋼鐵工業聯盟已經撤回了此前向歐盟委員會提出的對來自中國的進口熱浸金屬鍍層(hot-dipped metallic coatings)產品的反傾銷申訴。該聯盟發言人Axel Eggert表示,隨著經濟的放緩,來自中國的這些產品的進口量已明顯下降,因而此申訴"不再必要"。 但對中國不銹鋼產品的反傾銷爭議仍未結束,1月6日,又有歐盟外交官員表示,將對來自中國的進口線材征收25%的臨時關稅,并將尋求歐盟27國政府批準、裁決是否有必要征收永久關稅。 面對充滿不確定性的貿易摩擦,大部分出口商選擇好好過冬,暫且觀望。 刺激出口 此前我國實行的鋼材出口許可證制度是在2007年5月20日推出的,初衷之一就是為遏制不斷擴大的貿易順差和由此帶來的摩擦。此番重新刺激出口,多少有些"不得已"的意味。 據海關總署統計顯示,去年前11個月,中國累計出口鋼材5,606萬噸,較上年同期下降3.1%;鋼坯出口127萬噸,下降79.8%。"中國國內鋼鐵產能嚴重過剩,所以出口對于中國鋼鐵業而言,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上述貿易商這樣認為。 2008年12月31日,商務部會同海關總署聯合發布了2008年第120號和121號 公告,調整加工貿易限制類和禁止類目錄。這份最新的2009年出口許可證管理貨物目錄中,金屬及制品項下不再包含鋼鐵產品。這是政府繼取消鋼材出口關稅之后,為促進鋼材整體出口增長所推出的又一舉措。 不過,受訪的幾位貿易商對于這一促進政策的實質性影響并沒有太大期待,"一方面也許簡化了出口程序,另一方面主要是放寬了鋼材上游產品的出口。"他們還是覺得國際市場的供需基本面仍不樂觀。 據統計,在中國鋼材主要出口目的國家中,韓國需求預計下降9.5%,美國下降11%,日本2009年一季度鋼鐵需求同比降低31.6%,為39年來的最低點。 其實不少外貿商都將中國政府擴大內需的方案視為目前應付經濟危機的最佳策略,"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及世界第二大市場,國內消費需求可能會降低,但就鋼材而言,有國家建設的政策支持,需求降低的幅度應該不大。"據上述外貿商透露,不少同行確實還有轉做內貿的想法,只是轉型不易,"客戶渠道完全不一樣,是另一種語言體系"。 而王慶國等人更愿意自己謀出路。"以前出口都找庫存商,現在我們自己來找鋼材的直接用戶,歐洲很少,那么我們就在美國、南美等地找"。與此同時,自2001年以來在上海專事鋼材出口業務的燁貿國際,現在也開始開拓銅、鋁等有色金屬業務,"以攤低風險"。 前景也并非一片暗淡。"鋼材外貿是一個大燒餅,于小公司而言,也許撿點芝麻吃也能飽。"王慶國說,他剛招聘了一些年輕業務人員,"趁著寒冬趕緊培養鍛煉人。"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
門窗幕墻網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