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50年代初期,中國還不具備自主設計和生產鋼結構的能力,所以鋼結構對于當時的中國建筑行業而言屬于絕對的奢侈品。但隨著國民經濟的增長、生產規模的調整,鋼鐵工業也逐漸發揮出了其巨大的市場潛力。尤其是1998年鋼結構技術作為我國建筑業的重點推廣項目,更是引發了業界人士對鋼結構的普遍關注。 新時期的建筑傳奇 據業內人士介紹,鋼結構建筑就是以鋼材作為建筑的主體結構,通常是由型鋼和鋼板等鋼材制成的各種建筑構件,如鋼梁、鋼柱、鋼桁架等,并采用焊縫、螺栓或鉚釘的連接方式,將各部件拼裝成完整的結構體系,再配以輕質墻板或節能磚等新型材料作為外圍墻體建造而成的。伴隨著改革開放和快速發展的社會經濟,我國的鋼結構生產也實現了質的飛躍,正在新的歷史時期續寫著建筑傳奇。 日趨完善的科學技術成為促使鋼結構發揮其最大優勢的有力保障。與傳統的鋼筋混凝土結構相比,鋼結構由于本身的自重較輕,強度較高,在經歷震動時不僅不會發生太大的位移變形,反而還可以削弱地震波,從根本上確保了建筑的安全性。而且可以依據前期的計算機設計程序將其各部分構件按生產標準進行后期制作拼裝,將設計與生產完美結合,在豐富建筑風格的同時也提高了施工效率。 特別是在一些大中型城市,為了解決寸土寸金的實際情況以及人們對生存環境、生活空間等提出的高要求,鋼結構建的推廣應用將能夠更快地實現城市化建設。這不僅體現在鋼結構承載力高、密閉性好等優勢上,更是由節能減排,綠色環保的國家政策所決定的。鋼結構比傳統結構更易拆除且用料省、回收利用率高,外圍墻體也多用環保材料如防火涂料、節能磚等,因此降低了鋼鐵污染所帶來的高風險。另外,由于鋼結構的自身優勢,其多用于超高層、超大跨度的建筑中,不但拓展了人們的生存空間,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也緩解了人多地少的矛盾,符合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是名副其實的綠色建筑。 鋼結構的應用標志著建筑工業的發展。在這個彰顯個性的年代里,人們在追求舒適性的同時越來越注重建筑的美觀性及布局的獨特性,所以為了順應時代的發展和市場的需要,利用鋼結構的特有優勢來實現異形建筑是最好的選擇。拋棄"秦磚漢瓦"的傳統結構,對一些百米以上的高層鋼結構建筑來說,可通過靈活的設計和拼裝來提升建筑的綜合效益,優化產品結構,打造企業的新名牌。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
門窗幕墻網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