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金融危機對全球經濟的蔓延影響下,2009年木材行業將全面進入資源重組、結構升級的轉型期。在國內木材采伐受限,持續發展的經濟注定了將來很長時間內木材都將保持較大需求量,各類木枋總體需求量難有明顯改觀,到2015年,我國國內木材 供需缺口將達到1.4億-1.5億立方米。因此,在我國國內木材代用品的生產和消費應向節材型和環保型方向發展,提高木材綜合利用率。
我國是世界上森林資源比較貧乏的國家之一,森林面積15894.1萬公頃,居世界第五位,而人均森林面積僅為0.128公頃,相當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0.6公頃的21.3%,森林蓄積量112.666億立方米,居世界第七位,人均森林蓄積量僅為9.048立方米,占世界人均森林蓄積量60.6立方米的15%,森林覆蓋率為16.55%,僅相當于當世界平均森林覆蓋率27%的61.3%。為了保護日趨脆弱的生態環境,國家于1998年啟動了天然林保護工程,全面禁止砍伐長江、黃河中上游的天然林,全國計劃內采伐的木材從1996年的6710.27萬立方米調減到2000年的4723.97萬立方米,平均每年削減397.26萬立方米。調減和控制木材采伐量加劇了木材供需矛盾,我國人均木材消耗0.22立方米,僅相當于世界人均木材消耗量0.54立方米的40.7%。木材供應遠不能滿足國民經濟建設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據有關部門統計,今后我國每年的木材缺口將達到5000萬立方米-7000萬立方米。到2015年,我國國內木材供需缺口將達到1.4億-1.5億立方米。因此,在我國國內木材代用品的生產和消費應向節材型和環保型方向發展,提高木材綜合利用率,才能有效地緩解我國木材供需矛盾。
據了解,如果木材綜合利用率每提高1個百分點,全國每年可節省木材40萬立方米;如果木材由助燃變成阻燃,火災損失將至少減少一半以上。
在世界森林資源日益緊張,木材制品日益成為人們生產生活必需品的今天,提倡科學高效利用木質材料,是尋求產品利用最大化、追求產品高附加值、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節約型社會的當務之急。
科技木的誕生,徹底告別了我國木材利用的粗放式階段,真正實現了木材高效利用的夢想,滿足了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充分利用了木材資源,是天然木材絕佳的替代品,也是我國木材科技實現零的突破并向著國際市場發起強勁攻勢的先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