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賀州白",國外商賈富豪,都對這種如白玉一般的大理石青睞有加,用之裝飾房屋、雕刻石像、鋪地板,或是打造成精致的飾品隨身攜帶。當然,他們購買這種白色大理石是通過云浮。
"廣西白"產自廣西的東北角賀州。記者追溯起產業的發展,發現它幾乎和云浮市一樣歷史悠久,而且大理石儲量遠大于云浮。但遺憾的是,今天的云浮已是享譽世界的"石材之都",而這個小城的石材產業卻是"小荷才露尖尖角"。
數據顯示,今天的廣東云浮大理石資源開采殆盡,70%的白色大理石石材原料靠從廣西賀州輸入,然而,云浮市每年石材產值仍高達百億元,賀州市石材產值則不足30個億。
賀州大理石擁有資源優勢卻為何落后于云浮?它又該如何揚鞭奮蹄?
百億VS三十億
賀州石材相比云浮差了什么?
5月19日,細雨紛紛,記者驅車半個小時來到了賀州市平桂管理區。從石材開掘到石材產品加工,賀州市70%左右的石材企業集中在平桂管理區。
左有新是賀州市順路石材有限公司總經理,順路石材有限公司是平桂管理局最大的石材企業,有員工80多人,擁有大型數控串珠繩鋸、自動仿形石線生產線等現代化工具。
左有新幾乎能見證當地石材產業的發展史。
"從人背馬扛,到自動化操作,賀州石材業與云浮市石材業幾乎同時起步于改革開放之初。"左有新說。
賀州市擁有目前華南地區最大的漢白玉大理石礦山資源,遠景儲量達26億立方米,石材礦產資源蘊藏十分豐富。賀州大理石有白色、灰白色、黃白色、灰黑色、黑色等類型,其中白色型占整個大理石儲量的76%,是目前華南地區規模最大的白色大理石資源,是中國乃至亞洲少有的特大型白色大理石礦山之一,儲存量和開采量位居全國前列。區內外石材客商都習慣把賀州白色大理石叫做"賀州白"或"廣西白"。"賀州白"可與意大利大理石著名品牌"卡拉拉"相媲美。
賀州市大理石礦體全部出露地表,礦石多為厚層狀、巨厚層狀產出,除與東北面姑婆山花崗巖體接觸帶少部分的大理石為中粗粒類型外,其余大部分均為細粒類型大理石。賀州市石材協會工作人員認為:"這一結構易于開發。"
上個世紀80年代,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春風吹遍了祖國大地,左有新一家沒有分到好的田地,卻分到了礦山。
"滿山的石頭,不能啃,也不能吃。"左有新說,"那時候,人們想得更多的是田里能產多少稻子,能收多少油茶,石材還不是一個特別熟悉的概念。"
1992年前后,賀州市平桂區西灣附近已有人開始采掘石材,并且很快致富,于是,從者如云,一場肩背馬扛的石材開發熱在賀州掀起。左有新兄弟也從石頭山中看到了"點石成金"的希望。
"當時開采大理石不需要過多的技術,有鋼鋸,有力氣就能上陣。"左有新回憶,"那時候沒有鏟車,靠人工推斗車,鋸下一塊石頭,要30多個人用繩子拉。" 歷經近20年,左有新兄弟經營的順路石材有限公司已成當地最大石材企業。 "員工80多人,現代化設備,十年前干一年的業務,現在一天就能完成。"左有新說。
賀州市平桂管理區經貿局工作人員許福林說:"發展到2000年的時候,在整個平桂管理區西灣附近,有石材產業140多家,最高年產大理石荒料12500立方米,板材1498000平方米,實現大理石年生產值10085萬元。"
然而,在賀州市石材產業轟轟烈烈起步時,比賀州稍早的廣東云浮已平步青云。
僅在1992、1993兩年間,廣東云浮石材企業迅猛發展,增至2260多家,形成了年產板材850多萬平方米,石材石粉70萬噸的生產能力,石材工業年總產值達10億多元。
1992年,因石材興,云浮的經濟總量在廣東全省50多個山區縣中獨占鰲頭,率先被批準建立縣級市。在"建市效應"的帶動下,云浮石業更上層樓,石廠星羅棋布,多達4000多家,驚現蔚為壯觀的"百里石材走廊"。
1992、1993這兩年是云浮石材的快速發展期,并使云浮由此坐上了廣東省石料建材的第一把交椅,同時也成為全國四大石材基地之一。
而即便到目前,賀州石材企業也不過350多家,能稱得上大企業的寥寥無幾。
一樣的起步,為什么差距這么大呢?
在不久前賀州市召開的一次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會議上,賀州市市長白希不無感嘆地說:"廣東云浮大理石都快開采完了,可石材業年產值仍可達百億元,賀州石材資源遠勝于云浮,但目前石材業產值尚不足30個億,這實在值得思考。"
據此,賀州市高層呼吁:要尋找原因,把賀州石材業打造成廣西的百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