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市場慣性走得太快
雖然建材行業不景氣,各大賣場都沒有多少顧客,但是,仍有新的建材市場開張,位于黑龍江路的飛拉力裝飾建材市場就是近兩年發展起來的,占地40多畝。
走訪中,記者發現,與其他建材市場相同,該市場也是非常冷清,很多商戶一天內沒有幾個客戶。
“最近幾年,青島的建材市場擴張非常盲目,供應方卻因市場慣性走得太快。”22日,青島市家具協會執行會長兼秘書長單青川向記者介紹道,他直言,青島目前建材市場已經嚴重飽和了。
“很多新的建材市場都沒有統計,現在建材市場總體面積肯定達到200萬平米了,青島的消費量遠遠沒有這么大。”就在去年,青島家具協會統計時,青島建材市場的面積還在170萬平米,但是在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建材市場面積竟然增長了這么多。
單青川會長介紹,按照官方的指標來計算,1萬平米的建材市場,對應的市場銷售額應該在1個億,“這樣來算,按照青島目前200萬平米的建材市場面積來算,青島家居市場銷售額應該在200個億左右,其實這還是四五年前定的指標。但是現實情況呢,根據家具協會的統計,樂觀估計青島市場能達到100億就不錯了,如此算來,有一半是剩余的。”
單青川介紹,盲目擴充的背后,必然帶來商場惡性壓價競爭,很多商場因為壓價吸引商戶,導致最后撐不下去,“如此,便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
◎原因
成本上漲,需求降低
在家居商場因市場慣性盲目擴張的同時,需求一方卻降低了,如此導致了目前建材家居市場的慘淡現狀。
“樓市低迷還是主要原因。”單青川介紹道,建材家居畢竟屬于房地產的依附產業,房地產行業不景氣,這些依附產業也難以經營。“雖然從今年上半年來看,樓市有小幅度回暖,但是與建材市場的擴張速度相比,不會帶來大的改觀。”
“市場只有這么大,進來的人多了,每個人分的自然就少了。”在達翁建材市場,經營一家地板的崔先生說,近兩年,經營地板的門店增長一倍多,本來就飽和的市場,如今更飽和了。
而在市場飽和的情況下,消費者的需求卻在不斷降低,“從去年開始,很能體會到,消費者的裝修需求在降低,很少有人用價格高的地板。”崔先生也統計過,目前裝修人群多是剛需人群,裝修需求標準都會低一些。
“現在很難遇到大訂單,大多都是散戶。”崔先生介紹。
當然,在現實中,雖然市場不景氣,消費者的裝修需求也在降低,但是門店所需要的人工成本每年都在上漲,原材料的價格也在上漲。
“店面租金先不說,現在人工費非常要命,雇一個人干活每個月最少要3000塊錢,要賣多少家具才能掙3000塊錢。”在海博家具城經營家具的劉女士為節省成本,只雇了一個銷售員,“因為原料在漲價,現在進貨都要比以前高,但是銷售價格卻不敢漲,這樣利潤自然也少了許多。”
◎未來
大市場面臨洗牌
根據青島家具協會統計,目前青島建材家居市場內,有1/3的企業處于虧損或者瀕臨虧損的境況,同樣,盈利性比較好的企業也占了20%到30%。
“處于虧損的企業大多是一些小企業,在競爭中沒有各項優勢,而那些盈利性好的企業則是一些大型的企業。”單青川介紹,通過協會對整個市場的觀察來看,那些虧損的企業日子越來越難,大型企業卻越來越好。
“青島一木現在都供不上貨,青島北苑英徽家具的銷售額也是突飛猛進,今年估計能突破一個億。”對于建材賣場,單青川也說,海博、富爾瑪、達翁等建材城相對來說也有較好的業績。
單青川認為,在大品牌日趨成熟以及大型賣場日趨規范的同時,青島的建材市場未來將停止擴張,而是進入一輪洗牌階段,通過整合、重組等,淘汰那些經營不善的品牌和賣場,使青島的建材市場進入良性循環。
“現在,很多家具建材品牌也在探索新的營銷方式,如網上營銷等,但是這些品牌都是在成熟的基礎上,才能有所突破,未來也將是市場整合的時代。”單青川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