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剛過,年前剛剛交付的永康總部中心"金族大廈",還沒等十幾家企業全部入駐,就已開出了一家小額貸款公司、一家律師事務所、一家網絡公司、一家保險公司、一家外語培訓學校和一家速遞物流公司。
不遠的將來,在這片五金產業的集聚區里,25幢集中建設的高樓,不僅會成為永康的標志性建筑群,更將成為信息流、資金流、物流的集聚地。
永康,正謀劃著五金版圖的新一輪擴張。
去年末,作為浙江省唯一的跨地區、跨行業的產業集群轉型升級示范區 永武縉五金產業集群正式結盟。這種獨特的區域合作機制,最少可以給永康、武義、縉云三地每年帶來超千億元的經濟價值。
"十二五"期間,永康將著力建設中國五金產業核心區,實施五金區域特色產業向現代產業集群發展新戰略,提升發展五金區域特色產業"總部經濟",力爭成為浙中城市群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永武縉五金大合唱
"洼地效應"使武義、縉云自然納入了永康五金經濟圈,一個打破了行政區域界線,以"五金"為紐帶的產業集群,會使永康在浙中西部產業輻射能力更加突出
2月21日,顏先生從永康趕到武義上班,那里有一家他負責管理的工廠。公路兩邊五金企業的大型廣告牌林林總總,汽車多數掛著永康牌照。
這是一條獨特的經濟走廓。
從地圖上看,永康正好位于武義和縉云之間,這種天然的地理格局,催生了三地密切的經濟聯系。這三個毗鄰的縣(市),眼下已有五金制造企業15000多家,成為全國規模最大的五金產品生產基地和集散中心。
因為多山少地,永康工業用地一直十分緊缺。當地近年積極攜手武義、縉云,發展以永康為核心的永武縉五金產業集群。自2001年以來,有近千家成長性較好的永康企業陸續向周邊地區遷移。據統計,縉云工業園區70%企業來自永康的梯度轉移,而武義的企業有80%來自永康。
這種"溢出效應",并不讓永康人憂慮。當地政府提出,引導產業適度轉移,探索借地發展,是創新產業發展模式的一種重大探索。
生產電動車電機的永康"尤奈特"公司,在永康城西有一片5700平方米的廠區,但這樣的規模顯然承載不了日益龐大的生產需求。后來,他們就在鄰近的武義建造了占地5萬平方米廠房。
去年,"尤奈特"又成為第一個簽約入駐永康總部中心的企業。將總部設在永康,生產基地放在人力和資源成本相對較低的武義和縉云,已成為不少永康企業的做法。
"這首"三地大合唱",是互利共贏的。"永康市委副書記、市長盧躍東告訴記者,永武縉五金產業集群的形成,有效地整合三個縣市的要素資源,完善了專業化分工體系,"洼地效應"使武義、縉云自然納入了永康五金經濟圈。"因為專注于價值鏈上附加值更高的部分,"十二五"期間,永康在浙中西部產業輻射能力會更加突出。"
永康總部中心辦公室主任李世寶介紹,首期將總部遷移至此的75家企業,永康以外的占20%,其中包括區域內多家知名企業。
眼下,包括保溫杯、、休閑運動車和電子秤等"永康制造",占據了全國70%市場。永康市經貿局局長李興旺介紹,當地云集了世界先進的技術裝備和生產工藝,1萬多種五金產品里,有100多種銷量位居全國前三。
一個打破行政區域界線,以"五金"為紐帶的產業集群,已成為撬動浙中地區發展的財富軸。
向大工業轉型升級
總部中心的服務平臺,將整合500多家企業的資源,創造一種低成本的服務模式。生產日用五金產品起家的永康,正探索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的路徑
新年,在永康的街頭,眾泰電動汽車已成一道風景。這款國內首個獲準掛牌上路的電動乘用車,貼的就是"永康制造"的標簽。近年來,永康因為開發了多款經濟環保型汽車,在國內名聲大噪。
目前,永康全市生產汽車及零部件規模企業已達177家,總產值超過百億元,全市1萬多家五金制造業企業,相當一部分與汽車及零部件產業有很強的關聯。永康市汽車辦主任、科技局副局長馬春芳告訴記者,"十二五"期間,永康要擁有10平方公里的汽車產業園,汽車整車產量超過100萬輛,行業銷售收入突破1000億元。
由浙江工商大學現代商貿研究中心牽頭編寫的永武縉五金產業集群發展戰略研究報告中提出,以生產日用五金產品起家的這一區域,有望通過分工合作,實現向大工業轉型升級 "未來3年,該產業集群將形成以日用五金制造業為支柱,以經濟環保型汽車和特色裝備制造業為主導,以新特材料、鑄鍛造及模具制造業為基礎產業的復合型大工業發展格局,成為推動全省工業化與經濟發展的一大增長極。"
永康群升集團生產太陽能電池片、太陽能電池組件裝備,已經形成了從硅棒、硅片、電池片、電池組件、光伏系統的完整產業鏈。未來五年內,它將有力地帶動永康太陽能光伏配套輔助材料產業發展,使當地形成一個年產近500億元的新材料基地。
盧躍東說,"十二五"期間,永康五金產業集群將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探索一條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共進的發展路徑。
"總部中心不是簡單的幾幢寫字樓,而是一個共享式的公共生產性服務平臺。"永康總部中心辦公室主任李世寶介紹,全部項目建成之后,將有超過500家企業進入。
"寶科"公司坐落在金族大廈的12樓,這家專營電動工具的進出口公司,建了近500平方米的展廳,展示他們銷售的100多個品種2000多款產品。公司業務負責人應燕莉告訴記者,將總部建在這里,有利于更大范圍地接觸供應商、開拓市場。
"我們鼓勵企業把研發設計、品牌營銷、財務決算等從生產環節分離出來,在總部中心集聚,形成規模效應。"按李世寶設想,今后還可以整合園區內500多家企業的技術、人才資源,在產品設計、原料采購、物流運輸、訂單處理、批發經營及終端零售等環節,創造一種低成本服務模式。
五金語境外的蝶變
加速登陸資本市場的腳步,積極鼓勵與央企對接--跳出傳統的五金,永康人想在高端產業領域分得"一杯羹"
直到今天,"哈爾斯"還在享受"后世博"的效應。
那款在世博會上讓人們過目難忘的紅色郵筒式樣的保溫杯,讓全世界的人對這家永康的保溫杯生產企業印象深刻。"哈爾斯"也從中受益匪淺 他們試驗成功了多項環保技術,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品牌的影響力。
越來越多和世界接觸的機會,悄悄地改變著永康企業的理念:當加工制造業發展到較高層次 他們更加注重利用工藝設計、功能創新、文化嵌入等途徑提升產品檔次。
公司董事長呂強向記者透露,前段時間遇挫的IPO計劃即將重啟。這也意味著,永康企業登陸資本市場的腳步,正在加速。
據悉,"十二五"期間,永康將積極推進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的改革,力爭實現中國科技五金城集團有限公司上市,同時多元拓展企業股權融資、項目融資、債權融資、信托融資渠道,支持骨干企業上市融資。
同時,當地也鼓勵民間資本進入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公用事業、金融服務、現代農業等領域,以提高民間投資在全社會投資中的比重。
跳出傳統五金制造的局限,永康人正在尋找新的發展空間。做五金貿易起家的呂宏偉,現在經營的是一種"工業超市"。這個33歲的永康人,眼下為國內外16家核電站提供工程物資供應的配套服務。由他搭建的集中采購平臺,將核電企業所需的幾十萬種工具、設備、原材料進行打包采購,并提供專業倉儲服務。
"永康五金工廠遍地開花,很多企業攤子越鋪越大,供應鏈管理的層次卻很低。"呂宏偉說,他希望將這一模式移植到永康,以新的業態參與市場重建,推行零庫存服務,降低本地五金企業的物流成本。專家認為,這對破解永康資源難題,緩解土地供應緊張局面大有裨益。
前幾天,呂宏偉拿到了一份剛剛印發的《浙江省核電關聯產業發展規劃》,提及"十二五"期間,浙江將努力在核電高端服務業尋求突破。里面最讓他興奮的一句話是 "鼓勵以股權為紐帶,推動國家核電核心企業與我省企業共同設立核電關聯企業"。
"這是一個積極的信號。"呂宏偉告訴記者,與世界先進核電大國相比,中國核電尚處于起步階段。他有信心,在蓬勃發展的核電領域分得"一杯羹"。據悉,今后幾年永康還將積極推動多個與央企對接項目,力爭在汽車、高鐵、核電、國家電網等領域實現突破。
"五金名城"永康的經濟版圖,內涵正變得越來越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