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會議之后,“低碳”一詞,一時之間,消息不脛而走,無論哪個行業哪種品牌,都會和低碳這個概念套套近乎,似乎“無低碳,不時尚”。“低碳”仿佛就是環保、綠色、健康等的另一個終結型代名詞。然而,現有行業規范,社會法規對此無從法律角度約束。助長了各行業實則產品與從前無二之致的“低碳”風暴橫行。
針對裝修行業利用“低碳生活”概念,假以“低碳地板”、“低碳衛浴”、“低碳家具”等招牌來吸引顧客,通過普通裝修產品冠以低碳之名來抬高價格,欺騙消費者。近日,大同市工商局城區各分局開展了一場裝修行業專項整頓,嚴厲查處利用“低碳”概念虛假宣傳的違法行為,維護市場穩定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目前,已檢查銷售家裝產品企業37家,依法對涉及虛假宣傳的7家企業進行了立案處罰。并通過媒體予以警示曝光,以促進裝修行業的規范經營。
據悉,產品“低碳”虛假宣傳傷害消費者,歸根結底還在“標準”懸而未決。中國建材聯合會生態環境建材分會秘書長冀志江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低碳標準擬定涉及企業技術、設備、管理水平等,難以形成行業統一標準,企業“低碳”目前只能靠自律來執行。中國林產工業協會木門委員會籌備辦公室主任、國際標準秘書處秘書長吳盛富也曾明確表示,“企業家們關于‘低碳’所談的話題太大,在很多‘東西’沒能量化之前,家居行業的‘低碳’標準還出不了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