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家住濟南青龍后街的王先生到歷下工商分局東關工商所投訴稱,家里總共安裝了包括封陽臺、南窗等6個塑鋼窗,塑鋼門窗加工店測量后提出了4060元的加工費。王先生一次性付了全款,可是,工程進行到一半,加工店卻以材料漲價、工程量大等原因要再追加400元。王先生雖不情愿,還是把400元給了加工店。事后,王先生越想越覺得有問題,于是找了一個做裝修造價師的朋友給核算了一下。結果一出來,還真把王先生嚇一跳。他的朋友審減達到680元,核減率15%,也就是說王先生被無端多收了680元。王先生本來認為人家賺錢挺辛苦,多要一點也理解,可沒想到這么黑。最后,經過工商工作人員調解,加工店退還了680元。
推薦的是中空玻璃,實際使用的可能是夾層玻璃
從王先生提供的材料來看,他家多個窗的窗頂、窗角、窗底、窗兩側均存在量算錯誤的問題。據王先生介紹,問題主要是重復量算和多計算,如窗與窗拐彎處的圓角,本來就是8厘米寬度。但經加工店工作人員測量,這個圓角寬度無形中增加了16厘米,再加上圓角本身8厘米,總共24厘米。這樣一個圓角就被計算了三次。
除了重復量算,王先生家的飄窗也被多量算了不少。陽臺、廚房頂部飄窗大多是斜角,一高一低,但加工店利用消費者外行就在這里打了埋伏。加工店量算時按高的平行量,高減低,兩側又多出了一塊尺寸。按照相關要求,頂棚邊緣多出門窗6厘米即可達到工程要求,可是許多加工店卻人為地加到20多厘米。而且,頂棚一般不是塑鋼材料,價格是30-50元/平方米,遇到不仔細的消費者,加工店會把頂棚以塑鋼材料140元/平方米的價格收取。
針對消費者要求隔音、保溫的要求,塑鋼門窗加工店往往會向消費者推薦使用中空玻璃,而實際加工時使用的卻是夾層玻璃。雖然它們都是里外兩層玻璃,但是功能、價格卻有明顯差別。真正的中空玻璃要求高溫高濕耐久性能好,膠層密封嚴格,玻璃內表面不結露和結霜,而夾層玻璃標準中沒有強調耐高濕性能,在溫差變化大時,玻璃夾層會形成霧氣,從而影響視覺和外觀效果。
一位從事過塑鋼門窗加工的李老師向記者透露,顧客來店訂做塑鋼門窗,總會一個勁砍價。價格太低了加工店又賺不到錢,而現在塑鋼門窗加工行業競爭激烈,大家以低價,甚至低于成本價吸引消費者。所以,許多加工店只好從量算或水貨型材輔料彌補損失,賺取利潤。
工商提醒,簽合同要詳細約定材料輔料等內容
歷下分局東關工商所李所長認為,塑鋼門窗加工店的這種重復量算、多量算的問題實際上和老百姓遇到的“缺斤少兩”行為性質是一樣的,不過其隱藏性更強,侵權更嚴重。
為避免上述坑害消費者的不法行為,李所長提示了四點注意內容:一是消費者在安裝前,要與塑鋼門窗加工店簽訂詳細的合同,包括使用何種規格型材、輔料、每一處的量算尺寸、違約責任等都要寫清楚。二是有部分加工店雖然塑鋼型材上面貼著“海螺”、“實德”等名牌商標,但實際上不一定是真貨,這一點也需要引起注意。三是消費者要警惕小配件“以次充好”。有的加工店雖然采用正規廠家生產的型材,但小的配件卻“以次充好”,有的是從南方一些小廠購進“三無產品”,如塑鋼窗下面的滑輪,用不了幾個月就壞;密封膠條剛用不長時間就老化,起不到密封作用;窗扇之間的毛條也達不到密封效果,有的很容易脫落。四是考慮到使用安全,特別提醒消費者不要貪圖便宜,最好不要購買90元/平方米以下的塑鋼門窗,這樣價位的塑鋼門窗抗老化、抗沖擊性能差,使用一兩年后容易發脆,承重時易發生危險。最差的型材甚至稍使勁一掰就斷。
此外,消費者在購買前最好能咨詢一下內行人士,在當前條件下建議使用180元/平米以上行腔里加鋼骨架的塑鋼門窗,以確保長久耐用、安全。
歷下分局消費者權益保護科科長陳樹同指出,塑鋼加工店也要轉變經營思路,讓消費者明明白白消費,只有真心為消費者著想,誠信經營,生意才會長久。陳樹同表示,工商部門還將通過行政約談等形式促進轄區塑鋼加工行業自律,規范經營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