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應對最大鋁土礦出口地印尼對出口越來越多的限制,中國電解鋁企業正在通過各種方式拓展原料渠道、緩解供應緊張。
消息顯示,預計在本月底,一船來自非洲加納的鋁土礦將抵達江蘇南通港。而該船鋁土礦是非洲大陸歷史上鋁土礦首次運抵中國。
記者了解到,這艘來自中國的M/VINTERLINKVERITY號船于2012年11月20日從西非加納的塔克拉底(Takoradi)港口啟程,裝載了加納鋁土礦公司的36100噸鋁土礦,貨主為重慶博賽礦業集團。在抵達南通港后,該船鋁土礦將供應博賽旗下的重慶南川先鋒氧化鋁公司。資料顯示,南川先鋒擁有80萬噸的氧化鋁年產能。
也在近日,從中國鋁業集團方面傳來消息,中鋁公司在印尼的控股合資公司完成了礦石出口的全部手續,合資公司礦石出口貿易正式啟動。第一批出口貿易的12條裝礦駁船已陸續發回國內,駁船測量總量為56988噸。第一船發回國內的礦石已于日前順利抵達山東日照港。
“這是目前國內鋁企針對鋁土礦進口問題的應變之策。”百川資訊分析師張如風對記者表示,我國鋁土礦的外礦依賴度約50%,2011年進口總量為4484.49萬噸,其中印尼占比80%。但是,近年來印尼政府逐步收緊了鋁土礦的供應,還于2012年5月宣布包括鋁土礦在內的14種礦產“不能以原材料形式出口”,僅允許有開采許可證的礦業公司在征20%的出口關稅后,才能對外出口。印尼方面還宣布,將于2014年全面禁止上述原材料的出口。
禁令一出,國內進口自印尼的鋁土礦總量急劇降低。雖然其后獲得進口資質的企業又逐步增加,11月份227萬噸的進口量環比10月激增116%,但同比去年仍銳減44.3%,配額限制作用明顯。
“印尼限制鋁土礦出口對中國山東地區各氧化鋁企業、南川先鋒氧化鋁公司等企業影響很大。” 張如風表示,目前企業尋求的解決之道主要有四點:第一,在除了印尼、澳大利亞、印度等國家之外其他地區尋找礦源,包括南太平洋各島國、非洲沿海各國甚至加勒比海至南美地區;第二,在印尼等國參股礦產并建設氧化鋁廠,中鋁在印尼的合資公司即屬此類;第三,在東南亞如柬埔寨等國買礦建廠;第四,也有一些用高鋁粉煤灰、霞石正長巖等生產氧化鋁的科技成果,意在成為鋁土礦的替代,但技術不成熟,影響極其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