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美國商務部發表聲明稱,初步裁定對從中國進口的光伏產品(主要是中國輸美太陽能電池)征收31.14%至249.96%的高額反傾銷稅。這就意味著,美國光伏市場的大門已經對中國市場關閉了。
傳統的歐美市場大門不斷關閉,許多中國企業把目光投向了印度這個新興市場,但印度市場其實同樣不平坦。去年年底開始,商務部的網站上就發出了多次的預警信息,表示印度有可能對我國的光伏產品展開反補貼,反傾銷調查。
日前《經濟觀察報(微博)》報道也稱,印度也很可能近期提起對華光伏產品的反傾銷調查。目前印度光伏電池制造商已多次向印度商會提交反傾銷申訴書。但由于產品范圍界定方面存在問題,印度政府已經讓申訴方進行了多次范圍修改。
朝陽產業將受沉重打擊 2-3年內進入殘酷洗牌煎熬期
歐美相繼展開“雙反”調查,世界經濟復蘇滯緩造成的需求下滑等因素影響,光伏企業遭遇到10余年未見寒冬,行業頻臨破產邊緣。據央視報道,我國最大的幾家光伏企業,最近的季報顯示,幾乎所有的企業凈利潤都是負值,最大的虧損額超過了500%。現在的光伏企業都是在借錢度日,而借的錢數也是數以億計的天文數字,如果產品賣不出去,巨額的貸款得不到償還,那么等待這些企業的將只有一個結果破產倒閉。
但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所林伯強教授,在接受中新網能源頻道采訪時表示,美國已經裁定中國光伏產品傾銷,同樣的套路下,歐盟最終認定中國光伏電池傾銷的可能性非常大,而且由于歐盟是中國光伏產品最大市場,一旦認定傾銷,光伏企業將遭受更大打擊,在2-3年內都將處于行業洗牌的煎熬期。
四面楚歌下,開拓國內市場成為當務之急,但業內人士表示,價格不便宜,技術有待提高,這讓太陽能發電和傳統火電的競爭中,處于劣勢,央視資料顯示,目前太陽能發電每度電價是1.5元,而傳統火電價格一般在0.5元,兩者相差3倍。
除外,雖然財政部在2009年決定對光電建筑每瓦補貼20元,“金太陽”工程實施,投入約100億元,補助1.2GW項目,但是,這些大多涉及重點示范性工程,距離太陽能真正普及還有一段距離。
好在日前國家能源局發布的《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讓萎靡的太陽能行業看到了希望,《規劃》顯示,將推進太陽能多元化利用,到2015年太陽能發電裝機達到2100萬千瓦,其中光伏電站裝機1000萬千瓦,太陽能熱發電裝機100萬千瓦,并網和離網的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安裝容量達到1000萬千瓦。太陽能熱利用累計集熱面積達到4億平方米。到2020年,太陽能發電裝機達到5000萬千瓦,太陽能熱利用累計集熱面積達到8億平方米。
“政府必須要有所行動,采取措施加大太陽能發電等終端產品利用,擴大光伏產品內需市場,經過2-3年的洗牌后,光伏這樣一個朝陽產業必將走出低迷。”林伯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