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社會三大能耗中,建筑能耗占到總能耗的40%以上,而建筑通過門窗流失的能耗占到近一半。長期以來,由于社會認知問題,這一重要節能領域,長期被邊緣化。據專家測算,如果我國現有建筑面積中門窗的節能水平達到歐洲現行的標準,每年將節約標煤4.2億噸,相當于我國全年煤炭總產量的20%。
據了解,通過對門窗框型材進行斷面改造、增加隔熱空腔、填充絕緣材料、采用抗老化的密封膠條、使用多層中空玻璃等方法,最終可以實現降低門窗的傳熱性能,減少能量流失,以達到節約燃煤、電力等能源消耗。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節能門窗產業還處于方興未艾的階段。目前,發達國家節能門窗的普及率已達100%,而我國只占到門窗總量的0.4%,節能門窗普及率低造成我國的建筑能耗為發達國家的3倍以上。
今年4月,財政部、住建部又聯合發布了《關于加快推動我國綠色建筑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指出“將通過建立財政激勵機制,對綠色建筑、綠色生態城區給予資金補助,并要求到2014年政府投資的公益性建筑和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及省會城市的保障性住房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此外,我國各省市也陸續出臺了門窗節能的強制性標準。
伴隨著我國綠色建筑和綠色生態城區以及國家保障性住房建設高潮的來臨,以及一系列節能門窗利好政策的出臺,節能門窗產業正在成為低碳特征下的重大新興產業,符合綠色建筑標準要求的節能門窗產品將迎來廣闊的市場。
技術標準亟待與國際接軌
節能門窗是系統化的高技術產品組合,但根據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2010年年報統計,全國3萬家門窗企業呈現小而散、技術含量低、無節能技術的落后狀態,全國能夠生產保溫隔熱系數達到2.0以內高端節能門窗的企業僅有6家。
雖然,我國目前一些省市開始制訂節能門窗行業標準,但與發達國家相比相當落后。我國節能門窗最高標準的北京K值為2.8,僅相當于歐洲1984年的標準,差距驚人。哥本哈根會議后,德國將門窗標準K值由1.3降至1.1;瑞士將門窗標準由1.3調至0.7;美國計劃在2014年前將達不到標準的門窗全部更換;法國到2020年實現建筑門窗零能耗。所以,我國節能門窗行業發展任重道遠。
“做好一件事首先要從認識上達到一定高度。門窗這個行業發展歷史比較長,而且幾乎跟我們每一個人相關,但為什么我國的門窗目前的整體水平特別是節能門窗這一塊與國外差距這么大?我覺得主要原因是我們對門窗的作用重視不夠。”廣州白云化工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繆明松分析說。
繆明松認為,門窗是建筑物的“眼睛”,它體現著建筑物的品質、品位和功能,而且門窗質量的好差直接影響居住者和工作者的身體健康和生活工作條件。當前,我國門窗每平方米面積的能耗是發達國家的2到3倍,所以,如果全社會都有這種高度的認識,門窗企業和全社會都把發展節能門窗作為一種責任,那么,節能門窗產業的未來一定會非常美好。
“我們建設國際門窗城就是為了打造一個門窗專業市場,可以集中地向全中國乃至整個亞洲進行推廣、引導、宣傳,讓我們的老百姓、我們的房地產商真正的了解到底什么是好門窗,什么是節能門窗。”作為亞洲唯一的門窗展覽交易城——河北高碑店國際門窗城的創立者、河北奧潤順達窗業集團董事長倪守強道出了建設國際門窗城的初衷。
設置一個好的標準會帶動整個市場層次的提高。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建筑幕墻門窗技術研究中心主任王洪濤表示,門窗的標準是作為規范建筑門窗生產、應用的一個前提條件。我國的門窗技術水平總體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在這個發展過程當中,標準起著決定性的、規范性的指導作用。因此,要不斷完善標準,提高技術水平,從而與國際接軌。
當前,我國國內外經濟形勢運行困難,企業轉型升級發展是大勢所趨,門窗行業也是如此。泰諾風保泰香港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積剛認為,節能門窗行業發展的當務之急是技術創新。他說,節能門窗行業轉型升級主要是實現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跨越,而這關鍵所在就是要擁有一批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和產品。要做到這一點,技術創新可以說是關鍵的起始點,沒有技術創新,轉型發展就是一句空話。
“各自為戰的中國門窗企業及上下游產業,目前不缺市場,最缺乏的是一個信息情報匯集的大容量平臺。”山東華健鋁業集團董事長吳為光認為,創新需要信息做支撐,因此,搭建一個信息平臺對于產業創新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