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其原因,是因為過去十余年來,中國房地產市場一直處于上升期,門窗的需求旺盛,一時間,形形色色的門窗公司風生水起,導致整個門窗行業魚龍混雜,由于門窗公司不愁客戶,大多門窗公司根本談不上設計能力、裝修品質及配套服務。同時,在信息非常不對稱的情況下,為某些貪圖眼前利益的裝修公司提供了不當的獲利空間,消費者對門窗公司的服務及品質也是怨聲載道,造成整個門窗行業的社會形象低下。
在市場繁榮時期,依靠遵守商業守則并秉持良好服務標準的公司因此而樹立了行業地位,必定也能在市場萎縮時期存活下來。相反的,借助信息不透明而渾水摸魚的公司將在萎縮時期消失。可以預料,經過從繁榮到萎縮的這一市場洗禮,聰明而有遠見的門窗企業必將更為誠實,行業盈利的游戲規則必將發生轉變,信息不透明現象也將逐漸消失。 毋庸置疑,“誠信”永遠是商業的首要準則。
定位觀:從模糊到清晰化
在過去這些年中,門窗行業一直是廣告與媒體預算較大的行業。但從過去的廣告中,我們很少看到企業品牌定位的差異。有些門窗公司可能會說他們的定位是高品質的裝修公司,或是最負責任的裝修公司。而嚴格來說高品質和責任感都不是品牌定位,僅僅是一家企業的服務標準,而這個標準也是模糊的。或者“奢華”與“精致”這樣的詞更能有效地傳達品牌定位,將其目標消費者定位為炫富或高要求的群體。
理論上來說,定位模糊的好處是任何客戶都可能成為你的客戶,而定位模糊的壞處則是任何客戶都可能不會成為你的客戶。相對來說,定位清晰的壞處就是一開始就主動拒絕了大部分的客戶,而好處則是某些客戶一定會成為你的客戶,因為你從始至終都旨在為這些客戶提供市場上最優質的服務。當然,從利潤的角度來看,是獲得100%的若有似無的客戶,還是獲得1%的確定的客戶?這個命題的準確答案會隨著市場的成熟度的不同而不同。
在門窗消費群體的主體意識越來越成熟的今天,其趨勢必然是消費選擇的日益清晰化和個性化。可以預見,定位清晰的門窗企業必將越來越成為市場的主流,而過去定位模糊或我們稱之為隨大流的門窗企業將逐漸被拋棄而退出歷史舞臺。
市場觀:從被動迎合到主動引導
消費者行為學認為,消費者的需要很多時候是潛在的,并未表現為具體明顯的某一需求,只有經由商家的發現并提供相應的產品或服務之后,消費者才會意識到并作出相應的行動。因此,聰明的企業應該做的不是簡單的迎合,而是主動發現和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