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財政部和住建部聯合對外發布《關于加快推動我國綠色建筑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將通過建立財政激勵機制、健全標準規范及評價標識體系、推進相關科技進步和產業發展等多種手段,力爭到2020年,綠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超過30%。
兩部門在通知中明確了推動綠色建筑發展的主要目標與基本原則,除了切實提高綠色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重,還要力爭到2014年政府投資的公益性建筑和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及省會城市的保障性住房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到2015年,新增綠色建筑面積10億平方米以上。在此之前,李克強副總理的歐洲之行就多次提到了節能環保技術在中國與歐洲的發展問題。5月3日李克強副總理在布魯塞爾的講話中,就特別提到建筑節能的重要性和發展前景。
一旦政策逐步落實,此前就醞釀已久建筑節能的廣闊市場有望進一步被打開。建筑節能的范圍包括節能材料,節能電器,智能建筑,地源熱泵,BIPV等;其中節能材料要求保溫、輕型,包括外墻材料、內墻材料、節能涂料、節能門窗;節能電器包括節能燈具、LED燈、節能空調;智能建筑包括合同能源管理、BIPV;地源熱泵在國外使用多,國內較少。建筑節能是個新興的產業。
圍繞建筑使用節能這一主題,目前主要的措施包括以下三類:
1.對建筑圍護結構進行高水平的保溫隔熱。例如,窗戶采取多層窗、中空玻璃、低輻射玻璃、填充惰性氣體等方法,使整窗傳熱系數從1.5~2.5W/(m2K)降低至1.0W/(m2K)左右;對外墻加強保溫隔熱,特別是采用外保溫,使外墻傳熱系數從0.3~0.5W/(m2K)降至0.1~0.2W/(m2K)左右;在圍護結構保溫隔熱良好的情況下,室內用磚石、混凝土等重質材料建成厚重結構,以利于續存室內熱能,調節室溫。
2.采用高效能供熱、制冷、照明和家電的設備與系統,減少輸熱、輸冷能耗,充分利用清潔能源,擴大熱電聯供或熱電冷聯供,擴大應用熱泵、貯能、熱回收和變流量技術。
3.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天然能源,首先是太陽能。其它自然能源,如地熱能也將得到利用。地源熱泵可用于建筑采暖與制冷。風力資源豐富的地方也可利用好風能。當然,建筑綠化也是常見的利用自然能源的方法,建筑物周邊廣植樹木,有防風、遮陰、蓄水及改善景觀燈效果。
通過對以上對建筑節能主要措施的梳理,大致可以將建筑節能產業概括為四個重點子行業:1.依靠建筑智能化的建筑節能,主要包括針對新建建筑的基于機電設備監控系統(BAS)的建筑節能和針對既有建筑的能源合同管理模式(EMC)節能;2.使用新型節能建材的建筑節能,節能建材的具體應用主要包括墻體,門窗和屋面;3.利用再生能源主要是太陽能的建筑節能;4.其它方式的建筑節能子行業。投資者可以對這幾個方面進行重點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