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是一種硅酸鹽類非金屬材料,有多種分類方法,主要分為平板玻璃和特種玻璃,浮法玻璃是當前平板玻璃的主導生產工藝。玻璃及其加工制品廣泛應用于建筑、交通運輸、裝飾裝修、電子信息、太陽能利用及其他新興工業,其中70%左右的浮法玻璃用于建筑和裝飾領域,汽車及新能源領域中玻璃的應用也在逐漸擴大。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玻璃工業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1981年由我國自主研發的“洛陽浮法玻璃生產工藝”,更是成為與英國皮爾金頓、美國匹茲堡浮法玻璃并駕齊驅的世界三大浮法生產工藝之一,開辟了中國玻璃工業變革、創新和發展的新時代。從此,我國玻璃工業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產品質量及技術結構不斷優化。1991年我國平板玻璃的產量僅為8712萬重量箱,2010年產量提高到63026萬重量箱,20年內產量增長了623.44%。
2011年我國平板玻璃產能9.14億重量箱,超過世界總產能的50%,產量7.38億重量箱,同比增長14.33%,連續23年居世界第一位。
目前玻璃行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玻璃工業屬于國民經濟中資源、能源依賴型的原材料工業,目前我國正處于從玻璃大國向玻璃強國轉變的成長階段,玻璃行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諸多問題。
一、產能快速增長,生產成本上升,企業經濟效益下滑
玻璃行業一般3—4年為一個波動周期,往往是在好的形勢下,一些企業盲目投資擴張,隨后陷入低谷,產能過剩帶來行業風險。據統計,自2009年以來,我國浮法玻璃產能快速增長。初步預計2012年約有15條生產線投產,新增產能約6300萬重量箱。玻璃具有連續不間斷生產的特征,產能的穩定釋放,明顯超過了來自房地產、汽車、出口等下游市場需求的增長。
自2010年上半年以來,純堿、煤碳、重油、天然氣、電等原料燃料價格上漲以及人員工資等財務成本增加,導致玻璃企業生產成本不斷上漲。由于玻璃生產企業生產制造的多為同質性產品,一些企業為了減少庫存,不惜降價壓價銷售。整個玻璃行業供需矛盾突出,價格持續低迷。無序發展導致行業競爭加劇,市場競爭秩序混亂導致全行業利潤率下滑。如2011年河北省平板玻璃行業利潤總額出現負增長,企業虧損額達4.95億元。
二、能耗高,污染重,資源環境壓力增大
我國現有的平板玻璃生產工藝雖然已經與國際接軌,但是在產品質量和能耗上與國際水平仍然存在較大差距。如我國浮法玻璃的平均能耗為7800千焦/千克,比國際平均水平6500千焦/千克高出20%,同時由于以煤和重油為主要燃料的玻璃熔窯占90%左右,生產過程中極易造成空氣污染。目前國外玻璃的主要生產企業以收購、控股、獨資、合資等多種形式在國內擁有多條浮法生產線,其產能擴張加劇了國內能源緊張的形勢,同時也造成大量原料資源流失。玻璃產業有加快向國內轉移的趨勢,更加劇了國內能耗與環保問題,極不利于實現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三、從產業結構看,在技術結構、產品結構、組織結構等方面存在較大差距
我國平板玻璃產業雖然發展很快,但技術進步及創新能力仍然不足。目前我國平板玻璃行業能耗遠高于國外先進水平,落后生產工藝產能仍有5000多萬重量箱,平板玻璃深加工率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玻璃產品結構不合理,存在結構性缺口。中、低檔普通浮法玻璃供大于求,高檔優質浮法玻璃生產線過少,一些特殊用途的電子玻璃、汽車及建筑玻璃還需要進口。玻璃生產企業數量眾多但規模較小,生產過度分散,產業集中度偏低。全國浮法玻璃生產企業的平均規模只有683萬重量箱。2005年前十大玻璃企業集團的行業集中度僅為45.8%,2009年我國前5大玻璃集團總產能僅占全國的30%左右。相比之下,日本旭硝子、板硝子、法國圣戈班、美國加迪安等四大跨國公司則集中了世界41%的平板玻璃、62%的優質浮法玻璃和超過50%的深加工玻璃產量。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玻璃行業在企業規模和產業集中度方面存在顯著差距。
四、玻璃產品出口面臨更多的貿易壁壘和貿易摩擦
近幾年隨著我國平板玻璃出口量的不斷擴大,遭遇貿易保護的風險也在不斷增加。2010年有菲律賓、印度、南非、澳大利亞、巴西和烏克蘭等國家先后對我國平板玻璃采取反傾銷調查或者保障措施。2011年3月,韓國宣布將針對中國生產的浮法平板玻璃實行的反傾銷措施期限延長3年,繼續征收12.04%至36.01%的進口關稅。巴西繼2010年7月對自中國進口的厚度為2毫米到19毫米的無色平面玻璃啟動反傾銷調查之后,于2011年8月再度對華無色平板玻璃反傾銷案舉行聽證會。玻璃出口面臨的貿易壁壘快速增多,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進一步惡化了玻璃出口環境。
上市玻璃期貨的好處
玻璃具有市場化程度高、標準化程度高、市場規模較大等特點,具備上市期貨品種要求的基本條件。當前研發上市玻璃期貨將有助于玻璃行業的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一、提供有效規避風險的渠道和風險管理工具
2000年以來,我國玻璃市場可以概括為“產、銷增長幅度穩定,庫存逐漸增加,價格變化較大、效益波動明顯”。受國家宏觀政策取向、房地產發展趨勢、出口形勢等多種因素影響,玻璃行業面臨的不確定性增加。對于生產企業來說,玻璃連續生產,不適宜大規模長期儲存,生產企業很難通過調節庫存來應對市場變化,無論產出多少,價格怎樣變化,都必須出貨。玻璃生產企業對其主要成本(純堿和燃料)定價沒有話語權,不能通過調整成本價格轉移產品價格的不利波動,相反對于成本價格的變化需要全部接受。由于缺乏價格發現機制,大部分企業根據現貨價格的變動情況來決定生產經營活動,價格高、利潤好時紛紛上新的生產線,而價格低、利潤差時只好關停,嚴重影響到企業的平穩運行。期貨市場能夠為企業提供可預期的未來價格走勢,是企業進行風險規避的有效渠道和風險管理的工具。
對于玻璃加工企業來說,由于其產品更具個性化,通常是先有訂單確定產品規格、數量及價格,再進行采購生產,因此玻璃加工企業是“一頭鎖定”,其利潤取決于原片玻璃價格。上市玻璃期貨之后,加工企業可以利用期貨市場豐富其經營模式,同時鎖定其產品售價和原料成本,有利于其擴大經營規模,減少經營風險,提高盈利能力。
二、為相關企業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期貨市場實行保證金制度,發揮期貨市場“以小博大”的資金杠桿作用,極大提高相關企業資金的利用率。玻璃期貨上市后,在嚴格的信用保證體系下,金融機構還可以對相關企業提供倉單質押等期貨衍生服務,提高企業的資金運轉能力。目前國內玻璃行業已經進入了高成本支撐的時代,上市玻璃期貨可以為相關企業提供強有力的資金支持。
三、有助于形成并提高中國價格在國際玻璃市場中的影響和地位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玻璃生產國但不是玻璃強國,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中國玻璃價格。玻璃生產加工銷售等產業鏈企業眾多,市場規模大且現貨交易活躍,具備形成國際玻璃市場中國價格的現貨基礎。上市玻璃期貨將有助于優化玻璃價格的形成機制,為市場提供一個公開、公平、公正的第三方價格信號,逐漸形成一個為全國乃至全世界提供具有公信力的玻璃基準價格,發揮通過市場價格促進和優化資源合理配置的作用,提升中國玻璃價格的地位和影響力。
四、有助于產業結構調整和平板玻璃“十二五”規劃目標的實現
平板玻璃“十二五”規劃提出了加快轉變玻璃工業發展方式,嚴格控制總量,著力調整優化結構,提高生產集中度等指導原則和發展目標。通過研發上市貼近現貨市場需要的玻璃期貨合約及制度規則的設計,實行優等品級及知名品牌的升貼水交割制度調節,能夠引導和優化產品結構,提高產品質量和玻璃生產的集中度。通過交割地點的合理布局,能夠推動玻璃生產向資源、能源富集的地區有序轉移,引導玻璃深加工企業在消費地周邊或平板玻璃生產地集中布局、集聚發展。充分發揮和利用期貨市場的基本功能,有利于推動玻璃行業“十二五”規劃的順利實現。
綜上所述,玻璃期貨的推出將促使相關玻璃企業的生產經營模式更加靈活,應對價格波動風險的能力更強。與此同時,也對相關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利用好期貨市場為企業保駕護航,將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產生直接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