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期的《瞭望》周刊載文稱,即將于12月初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會把“調結構,防通脹”作為下一階段經濟工作的重點。這一被看作明年宏觀經濟政策定調的會議,對來年經濟走勢有著極其重要的指導意義。而“防通脹”政策的提出與“保增長”地位的下降,無疑對目前坊間及經濟界是否延續去年下半年以來諸多刺激政策的爭論有了明確的結論。 幾乎沒有人懷疑今年中國GDP保8目標的實現。前三季度呈逐季上升的態勢。但是,這種增長,更多來源于去年以來政府4萬億的投資拉動,出口與消費卻仍然在低位徘徊。經濟的恢復性增長,帶來了資產的泡沫性風險,尤其是房地產的過熱,將會對未來建材市場形成深遠的影響。 因此,行業應主動應對新一輪產業結構調整。 去年的這個時候,行業內幾乎是哀聲一片,大家紛紛調整策略,以應對經濟危機帶來的“寒流”。然而,出人意料的是,除出口市場增長緩慢外,今年國內門窗市場早早出現了恢復性增長,各地門窗市場均需求旺盛,遠遠超過了市場預期。尤其是四川、江西、湖南等產區一些低檔門窗企業的產品,一度出現了供不應求的狀況,浙江產區的型材廠更是風生水起,不少企業感嘆當初過于保守,白白失去了今年市場的大好良機。 然而,我們也必須清醒地看到,在今年國家“保增長”政策的刺激下,產業結構調整與優化升級的步伐明顯放緩。伴隨著新一輪“防通脹、調結構”高潮的到來,“東莞樣本”將會重現門窗行業。尤其是經過這一輪經濟危機之后,以歐美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其消費率已大為下降,代之而起的是儲蓄率的提高,與此同時,各國經濟紛紛回歸實業,給“中國制造”帶來極大的挑戰,中國門窗將很難出現以往的高增長率。因此,擴充產業結構,延伸產業鏈,無疑是門窗業下一步發展的重要路徑。 從過去靠投資和出口帶來的高增長模式轉移到靠提高效率、靠技術進步的增長模式,關鍵是產業升級。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曾在多個場合指出,世界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造成的沖擊之所以巨大,根本原因在于中國經濟體系存在著嚴重內外失衡。要改善中國經濟,解決經濟體系中的缺陷還是要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否則只能在短期內穩住由世界金融危機引起的不穩定,而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門窗產業雖然是“中國制造”當中的強勢產業之一,但與發達國家相比,結構性問題卻相當突出,粗放性特點非常明顯,基本上都是以大量資本、土地、原材料、能源和低價勞動力在推動,以技術要素增長對產業增長的貢獻率比較低,從而造成了行業內的諸多弊端,如價格戰不斷,資源利用率不高、環境污染嚴重、普通打工者收入過低、一些節能環保型高新技術產品市場推廣難。 種種跡象表明,門窗行業將迎來新一輪產業整治的高潮。無論市場怎樣的冷暖多變,調整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都是門窗產業無可回避的發展路徑。而任何的困難與問題,越是主動面對,積極調整,就越容易解決,反之,被動、消極的等待,只能被市場所淘汰。趁現在還有喘息的機會、翻本的機會,早走一步,主動應對產業結構調整的風暴,無疑是下一階段門窗企業生存的戰略性法寶。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
門窗幕墻網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