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幕一:施工隊長攬私活
李先生在“我的家園”買了一套房子,為裝修的事兒,特地去同事家取經。同事家里是請了正規家裝公司裝修的,李先生看其做工真不錯,但嫌材料和人工費太貴。聽同事說,負責這個工程的施工隊長也接“私活”,李先生忙不迭地找到隊長,雙方談妥“一口價”,兩個月完工。
裝修工程開工后,施工隊長奔忙于公司內外各個工地,人難找不說,派來的工人更是像“走馬燈”似地換,有時候,工地一個星期沒人干活,電工做木工的活也是常事。工程斷斷續續做了近4個月,總算完工了。可一住進去問題就來了,電線短路、水龍頭漏水……一開始,施工隊長還會派個小工來“維修”,到后來,任憑怎么打手機,隊長就是不接……李先生一怒之下找到投訴部門。可是由于沒有簽訂合法合同,投訴部門表示難以受理。李先生只能自認倒霉。
黑幕二:施工預算變宰人預算
陳先生夫婦新買的房子,請裝潢公司包工包料。洽談初期,裝潢公司出具了一份施工預算單,上面羅列著整套住房所需用料及價格、管理費、設計費等,夫婦倆覺得公司還算正規,雖然整個工程報價比心里預算貴些,但想到“好貨不便宜”也就欣然簽了約。
可是工程一開工,陳先生就覺得后悔。首先,工程實際用料遠遠高于預算單,多出來的用料自然要額外買單。其次,預算單上開出的建材單價,高于建材市場。以陳先生選中的“和成”坐便器為例,同樣的型號,同樣等級產品,裝潢公司的報價比江山建材市場的報價高出100元。
據業內人士介紹,大批小規模裝潢公司仍停留在與馬路游擊隊的低水平競爭上。材料由分包公司業務的施工隊長派人購買。業主付了一等品的錢,拿到的卻是低價的三等品;將劣質油漆裝入優等油漆的空桶中蒙混過關……這樣的例子也是有的。
黑幕三:裝修質量難把握
與記者關系頗好的丁老師今年買了新房,夏天的時候她頗為自信地和記者說,她的新房準備找家裝潢公司來干,自己想省省心。第一家裝潢公司是朋友介紹的,因設計師的圖樣不甚滿意,就換了一家,這家裝潢公司的設計師真是下了一番工夫,丁老師十分滿意,但質量上卻出了問題。丁老師夫婦因工作忙,裝修工程開工后,很少去查看質量。一日,丁老師的老公公想看看新房,到了新房用木棍輕輕碰了一下吊棚,沒想到木棍所碰之處全是窟窿,老人憤怒了,讓他們馬上停工,重新裝修。時至今日已入初冬,才到刷油工序,全部竣工還需時日。
特別提醒據行家介紹,家裝過程中主要有以下幾種價格陷阱:交鑰匙。報一個總裝修價,全部裝修項目都包括在里面,甚至包括電器、潔具、配套設施等,給予的承諾是“你不用操心,裝修完我把鑰匙交給你,你只管入住就行了”。
打悶包。將多個裝修項目加在一起,報一個混合價格,報價看不清也看不懂,將一些高出的價格隱藏其中。
虛報量。預算中虛報工程量,這里多一點,那里少一點,匯總起來多報許多。
漏項目。報價中故意省去一些必做的裝修項目,抓住消費者圖便宜的心理,先以低價吸引,施工中再逐項提出來,讓你不得不做,處于騎虎難下的境地。
玩材料。設計階段抬高材料價格,或混淆材料品牌、等級,施工階段則以次充好,偷梁換柱,吃拿回扣等。
虛打折。先報出很高的價格,然后再給予打折優惠,而實際上打折后的報價比實際造價還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