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電子商務的大發展,不知不覺中有關電商的課題已經開始穿越地產,向建材行業緩緩襲來。正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圍繞著電商對房地產以及建材行業(這里主要指建筑門窗幕墻行業,包括建筑型材、門窗、硅酮膠、密封條以及建筑五金等)的影響,業內人士有許多看法,有看好的,也有不以為然的。但基本上還是達成了一點共識,那就是建材業電子商務才剛剛開始,至少現階段的影響還微不足道。有人打比方說"房地產或建材業電子商務化?就像28歲的小伙子娶了個童養媳,離成熟早著呢!"結合廈門建材市場的現狀及其發展變遷的趨勢,我們來探討一下未來電子商務對該領域的影響。在此之前先拋出以下幾個問題,"建材超市"模式的失敗是否會對電子商務的推廣產生負面影響?定制化產品與"小件類產品"誰更適合電子商務?電子商務能否滿足工裝領域日益突出的個性化需求?
從建材賣場看電商發展
在中國,"建材超市"本來就是一個十分陌生的概念。"百安居"曾經風風火火想把"建材超市"上演的精彩,但很不幸的是其眼下的境況有些狼狽不堪。有不少人把"百安居"的失敗歸結于管理上的問題,但這也許并非最根本的原因。與之類似的國內其他"建材超市"也不少見,像國內較有名的東方家園、福建早期的拓福建材超市等,其發展狀況都談不上成功。
在廈門建材市場,"百安居"、"東方家園"幾乎被人遺忘,而"福建拓福"早在多年前就香消玉損,取而代之的依然是那些傳統型的家居建材賣場。眼下"吉家家世界"是廈門最強勢的家居賣現,盡管"紅星美凱龍"和"喜盈門"在去年紛至沓來,但其表現卻不盡人意。據說"居然之家"目前也正有向廈門建材市場擴展的打算。競爭日漸強烈,蛋糕群狼狂切。在此背景下,日子最難過的還是商家,他們有時候確實感覺到無從選擇,市場總體容量有限,但與以前相比,要想占有一定的市場份額,就不得不多開幾家店,致使投入的成本比重空前加大。
傳統建材賣場仍是主角
"建材超市"都沒能在市場上站住腳,電子商務想要立足豈不是有些不可思議?如果"建材超市"的沒落是由于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和個性化需求所致,那么筆者也同樣不看好電子商務在該領域的推廣前景。當前傳統的建材賣場剛剛步入快速發展階段,不管是"紅星美凱龍"還是"喜盈門",甚至散落在建材市場周圍的數以萬計的大大小小的建材店面,他們目前的拓展速度都相當瘋狂。未來一段時期內,傳統建材賣場依然是主角,而電子商務只能是配角。
目前建材行業的產品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相對復雜點的,比如建筑型材、高檔門窗,這類產品大多屬于定制化類型,測量、設計、安裝等服務環節相當重要;二是簡單點的產品,比如五金、硅酮膠等,這類產品相比之下屬于工裝領域的"小件類產品",無需定制。定制化產品與"小件類產品"相比,前者介入電子商務領域的難度很大,但后者卻有不錯的機會。
眼下更多定制化建材類產品如家裝領域的成品鋁門窗,消費者在選購這類相對復雜一點的高端產品時已非常謹慎。記得前不久有一位業主在廈門"吉家家世界"看好了一種本土的高端鋁包窗,價格在3000元/ m2 左右,該業主對產品相當滿意,但在下訂單前還是專門去他們工廠實地參觀考察了一次。這個事例說明,對于某些高端產品來說,哪怕是擁有華麗的店面陳列都遠遠不夠,更別說是電子商務了。
對于建筑工程所用的定制化的建筑型材、建筑玻璃等建材產品來說,由于多數工程項目均要通過競標等過程才能完成部分交易,且材料采購復雜、周期長、產品用量較大等因素存在,很難通過電子商務來完成。
小件零售產品更適合電商
不過,對于一些用量相對小的,可以零售的產品(如硅酮膠、建筑五金、成品門窗)用戶來說,如果能利用電子商務平臺組織團購,使網絡采購問題簡單化,消費者也不必擔心產品品質,而且在價格上也有一定程度的優惠,就可以吸引更多的用戶。如果定位準確,電子商務的前景還是非常廣闊的。對于廠家來說,如果沒有什么品牌、產品本身也沒有什么亮點,那么介入電子商務的意義不大,只能起到廣告推廣而已,因為消費者或用戶對你沒有什么認知度。在更多的區域市場,比如廈門,到目前來說,電子商務還是比較新鮮的領域。雖然通過電子商務組織團購的活動開展的不錯,不過消費者最終還是要到廠家實地考察后才能落單,所以離真正的電子商務還有一段距離。建材類產品介入電子商務,對于工程用戶來說,更多情況下還只是當作了解產品的窗口,真正選購建材還得去傳統建材賣場。電子商務在該領域的成熟還需要時間。
目前傳統的建材賣場剛剛步入快速發展階段,未來一段時期內,傳統賣場依然是主角,而電子商務只能是配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