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往往像是透過面紗看企業家,他們的形象總是在被神化和被妖魔化的兩極之間變換。那些不實的臆想讓一些可能成為企業家的人失去了起步的勇氣。《金融時報》總結了人們對企業家最常見的十一種誤解。
企業家的動機是掙錢
實際上,企業家創立公司要么是出于偶然,要么是因為想證明自己,要么是出于無聊,要么是因為擁有激情——而不是因為他們想變得富有。研究表明,一句簡單的話最能歸納新企業創立者的驅動力:“我要給他們看看。”金錢是一種衡量表現的方式,同時可為下一個項目提供資金——但卻不是首要目標。
想法最重要
實際上,執行才是關鍵。我們都有一些永遠無法實現的奇思妙想,要么是因為這些想法不切實際,要么是因為我們太懶、或者注意力太分散。重要的是讓想法付諸實施,而這很困難——這正是那么多看似聰明絕頂的計劃落空的原因所在。
企業家是天生的
大多數成功企業家并不是在很年輕時就開始創業,他們通過為別人打工獲得經驗,學習如何運營一個企業,之后才開創自己的企業。正如沒有人生來就是醫生或建筑師一樣,企業家往往是通過實踐來找到自己的定位,而非天性使然。
初創業是“一個人的樂隊”
大多數表現出色的公司是由團隊做起來的。主要行動者往往受到最多的關注(可能也得到最多的回報),不過,是眾人合作使各種技能成功結合,才導致了最后的成功。
企業家是創新天才
很少有發明家能把生意做大。要確切地說,那些容易致富的人是具有商業頭腦的人,他們會復制一種原創產品,降低它的價格,更好地營銷,或是適當地關注其成本。
企業家大都學習不好
如今,越來越多的公司所有者擁有大學、文憑或博士學位。現在,當一名企業家是一個受尊敬的職業選擇。所以,有更多受過教育的中產階級都去做企業家。較高的文憑對企業家的素質提供了更大的保障,增加了創業的成功率。
大多數新公司會失敗
實際上,近年來,公司的存活率一直在上升。每年只有一小部分在運營的企業會破產——這與不運轉的有限公司破產或被淘汰是不同的,而這些不運轉的公司使統計數字出現了扭曲。而且,公司破產通常是因為管理不善,而不是因為外部力量。
企業家是孤家寡人
創立公司需要人際交流技能,而且,大多數企業家是喜歡和別人相處的外向人士。他們選擇為自己工作,是因為他們喜歡獨立,而不是因為他們想躲開同事。管理者要做的事情是帶兵打仗,如果過于矜持,不與下屬溝通,是發揮不了集體優勢的。與員工交流本身就給予員工一種動力。
企業家個人生活一塌糊涂
企業愛的流行形象是為了財富犧牲一切的人——包括婚姻和家庭。還有些地方把他們描述為沒有家庭關系的花花公子。事實上,大多數企業家擁有安定的家庭生活和穩固的關系。一位穩固伴侶的支持是必要的,這能幫助企業家度過艱難時期。機智且善解人意的另一半會極大地提升創業者的成功率。
企業家是賭徒
確實,他們要冒財務風險。但是,大多數企業家都善于判斷。他們在冒險時,比那些不知情的人所想象的更為謹慎,他們知道自己所能承擔的底線。絕大部分破產者并不是失敗的企業家,而是借債過多的普通工薪階層。
企業家是工作狂
創業者需要投入工作,但大多數人工作的時間不比雄心勃勃的公司經理人多。而且,給自己打工至少可以選擇自己的工作模式。此外,調查顯示,大公司員工生活中最緊張的方面是辦公室政治和通勤,而企業家大多可以避免這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