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來投資啦!”在這個偏僻的小鄉鎮,聽說要辦廠,還是很轟動的。廠房還沒建起來,很多人都在熱心的打聽招工的事情。畢竟這里除了城市戶口的,還沒有人做過工人。看到從城里回來的那些已經是“城里人”的鄉親,總是以羨慕的眼神。怪也只能怪自己書讀的不好!讀書是進城的唯一出路。現在有了機會,可以在自己的鄉鎮當工人,不知道要羨慕死多少人!
來投資的企業很快就建好了廠房,設備還沒安裝就開始了招工。不過有個條件,就是必須繳5000塊的壓金,三年后退還。許多人望而卻步了!5000塊,那是一家幾口人的土地一、二年的收入啊!要是以后拿不回來,那損失就大了。進廠也只不過是400塊一個月。要一年的工資,才可以抵消那5000塊。
不過,當工人的夢想還是很強烈的。工廠本來預算只要200人,結果招了300人,還是有人在找門路,到處托關系。有的人后悔自己沒有早去繳錢報名。有的埋怨父母親舍不得錢,害自己要繼續受苦做莊稼人。
工廠是生產原紙的。也就是用麥桿、稻草來發酵,生產瓦楞紙。工廠的環境不是怎么好,做的都是力氣活,有好多女孩子在家是什么不做的,沒想到進廠就是和麥桿、稻草打交道。一天要做12個小時,吃飯都沒有休息的。做沒多久,就退下來一百多人,不過那5000塊的押金要到三年后才能拿到了!
工人的日子不怎么好過,老板卻是好做。由于工人工資低,政府又免三年稅收。這三年那個老板至少賺了一千萬。還好,三年到期,押金全部退還了。但是,當地政府出面了,不愿意再和那老板簽合同,雖然一年下來,有好多好處,還有稅收。可是總感覺不如自己去經營賺的更多。于是政府部門提出了很多苛刻的條件,讓那個老板哭著把廠賣給了鄉政府。
鄉里的書記掛名廠書記,分工副業的副鄉長去做了廠長。自然很多關系進去做了采購員、銷售員。連做工人也要有關系。第一年經營下來,沒有賺錢還虧了一百多萬。總結經驗說是因為對企業管理不熟悉。第二年虧了兩百多萬,說是由于市場紙的價格下降造成的。第三年虧損四百多萬,掛名書記由于這個廠虧損太多,上面施加壓力,把計劃生育罰款拿來抵消虧空。還好,幾年的計劃生育罰款(包括那些撫育費等等。)有將近一千萬。這里只要用八百多萬就夠了!
由于有計劃生育款可以抵消虧空,所以,那書記也只是換個鄉鎮,繼續做書記。聽說那個鄉的領導親自開車來接,把他當成不可多得的領導。而這邊的廠就停在那了!過了好幾年,才有人來承包。一年據說繳給鄉政府五十萬。但是承包的人第一年還是可以賺上百萬。可惜好景不長。國家要治理淮河污染,沿岸的造紙廠要全部拆遷。雖然這個廠不是在淮河旁邊,但是屬于淮河的治理范圍。所以必須停產。
設備在那里放置了幾年,很多零件被人拆去賣了。最后鄉里決定把廠里設備賣了。當然是賣給有關系的人。誰也想不到,那近千萬元的設備,(鄉里面買下來的時候還是出了七百萬。)賣了五千塊。還要給拆卸費一千塊,等于賣了四千塊。
從上面可以看出來這個企業的問題出在哪里。為什么人家經營的很好,到政府部門就虧損那么多呢?而且沒有誰對虧損負責!如果他們不插手,企業會倒下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