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低成本營銷,就是在充分考慮并規避市場風險的前提下,以最經濟、最合理的投入,實現市場利益最大化。低成本營銷需要企業合理整合自身資源,洞悉市場發展規律,針對多元的消費格局,審時度勢,走出一條細分化、差異化的道路。因為營銷在任何時候都信奉“有效才是硬道理”。所以唯有“好的策劃+有效的執行”,才是真正的低成本營銷。
策劃細節決定效果
在當今市場高度同質化的環境中,低成本營銷被用來應對同質化困局,需要考慮營銷元素的方方面面,實際上是企業以較少的人、財、物投入謀求較高回報的整個營銷過程。低成本營銷不僅表現在廣告傳播方面,還跟市場細分、產品創新、通路管理、客戶拓展、團隊建設、品牌維護、企業危機防控等因素密切相關。運用得好,就能花小錢辦大事,且效果往往是四兩撥千斤,作用不可低估。
因此,低成本營銷更需要優秀、細致的策劃,比如包裝、品牌、定位、賣點、創意、傳播、促銷等等,都對低成本營銷的有效性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哪怕就是一張宣傳單頁,策劃得好都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當年的“三株”。
不要戴著“套子”做策劃
營銷學理論在西方有著幾十年的發展和演化過程。最早傳入中國的是于上個世紀90年代初傳入的科特勒的4P理論;90年代末,又傳入了羅伯特·勞特的4C理論;近年來,唐·舒爾茨又提出了4R理論;最近,4V理論更是甚囂塵上。另外,還有藍海戰略、長尾理論等等,讓中國企業目不暇接。
其實,這些理論并不是每一個中國的醫藥(續致信網上一頁內容)>保健品企業都適用的。營銷也好,策劃也好,最主要的就是要善于變通。我們提倡積極地學習和借鑒西方先進的營銷理論,但要活學活用,不能生搬硬套,不要帶著“套子”做營銷策劃。奉勸中小企業的操盤手,不要太過看重表面上的理論功夫,一定要在市場實戰中有選擇地變通運用。在中國做營銷,需要具有中國特色的營銷理論,要符合國情,貼合實際,迎合市場。
文案撰寫也需要策劃
有一家藥業集團的策劃部曾經聘用過兩位文字高手做文案,一位是中文科班出身,自學中醫;另一位則是貨真價實的作家協會會員。但他們對市場、營銷、策劃、品牌等幾乎一竅不通,也不了解媒體,別看他們文字功夫確實了得,平時寫散文或小說是一把好手,但寫出的廣告文案卻不倫不類,晦澀難懂還不說,長篇大論的根本就沒人看。
其實,文案撰寫也需要策劃,并不是簡單的文字游戲,大作家不一定就能成為一名稱職的廣告文案寫手。因為有文字功夫不等于有策劃水平,真正的策劃人必須是專才兼通才,必須具有專業的營銷知識和深厚的市場經驗。曾經有家企業請當代大腕級的影視導演拍了一部廣告片,播出后讓人罵死了,而且對銷售沒有一點促進作用,播出不到半月,因為終端的反饋實在太差,不得不停播。如此的浪費(不只浪費企業的直接投入,還浪費了不可多得的社會資源),肯定算不得是低成本營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