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屬於商業競爭的一部分,同時,也是人類利益和活動的沖突”。這是早在1832年普魯士退役將軍卡爾 馮 克勞塞維茨在《戰爭論》一書中提出的觀點。偉大的戰略哲學家因此名垂千古!據相關資料統計,世界上至少有近100名偉人因受其影響而杰出,包括阿道夫 希特勒、波拿馬 拿破侖、巴頓、毛澤東等。230年以來,《戰爭論》一直被美國西點、英國陸軍以及法國圣 西爾等世界一流軍校廣泛地應用於教學。
記得美國西北大學菲利普 科特勒教授提出:營銷就是人類交換過程中滿足需要與需求的活動;美國營銷協會給營銷下的定義:以引導商品和服務從生産者到消費者流動的商業行爲;目前,國內外MBA或各類營銷書籍汗牛充棟,不離巢曰。┅┅ 顯然,傳統意義上的營銷觀念認爲:營銷必須滿足消費者的需要和需求。而對於“需要和需求”最完整的闡述是1973年哥倫比亞大學的約翰 霍華德教授的解釋:a、發現顧客的需求;b、根據企業的生産能力使需求概念化;c、將此概念同企業的適應能力相聯系;d、根據顧客的需求,使隨後的生産概念化;e、將此概念與顧客聯系起來。以上5步曲能使營銷成功嗎?難道通過發現、概念化和聯系就能使可口可樂公司與百事可樂、皇冠可樂、七喜相抗衡?更別提IBM對陣斯佩 蘭德、DEC等了。難道這樣就能詮釋營銷的全部內涵嗎?營銷的成功只屬於市場調研做得更好一方?不!當今市場營銷的本質已經不再光是爲顧客服務了,因爲所有的公司都在遵循這種準則,一切以客戶爲中心的CS理論大家都很容易明白、做到。“顧客是上帝”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一直統治著世界營銷史,但如今這看似至高無上的營銷理念似乎將要崩潰了。我想,接下去該是“戰爭論”一統天下了。
營銷就是戰爭,就是在與競爭對手的對壘中如何以智取勝、以巧取勝、以強取勝,競爭對手就是敵人,顧客就是要占領的陣地。現代企業要想營銷取勝,必須時刻地注意你的敵人,尋找出他們的弱點,并針對他們的弱點發動營銷攻勢。這一點好象養生堂明白了些,挑起了純凈水與天然水之戰,名人恍然,PDA行業硝煙弭漫,結果呢?歷史證明他們是對的!所以他們都成功了。克勞塞維茨將軍指出,戰爭的武器可以發生變化,但是戰爭的兩個基礎要素是不變的:戰略與戰術。┅┅其對戰爭的闡述可以成功地引導營銷將領們順利地進入21世紀,改寫世界營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