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狗需要有人撫摸、喂養,貓也一樣。但人可以馴服狗,使其服服貼貼,但是貓呢,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無組織無紀律,隨心所欲。
近來西方的營銷界有了一種新的說法:“市場曾經把消費者像狗一樣來對待。這在數碼時代已經過時了,現在的顧客像貓”。拿狗和貓比喻消費者這個上帝,似乎大有不敬,這在中國絕對是不可能的。可又不得不承認,這樣的比喻很準確,很生動,栩栩如生。
改變的主要原因在于交流平臺的轉換。開始時廣告商通過電視和印刷廣告向客戶灌輸,你必須擁有這樣或那樣的一個產品。后來市場推出了競賽、促銷、參與游戲等種種互動營銷策路。“推”銷獨領風騷幾十年,企業也一直向對狗一樣對待消費者,一旦出了什么新品,通過各式各樣的“推”廣方式,讓其適應。
現在變了,消費者從哪里獲知信息,這不再取決于市場,而是掌握在顧客手中。舉個例子如果有人想預訂酒店,去哪里?他將求助于有經驗的網友,而不是一家旅行社。如果有人要購買新的數碼相機,他咨詢的可能不是專賣數碼相機的商店。如今,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漸漸由狗變成貓,寧肯天馬行空,也不相信市場。老秦總結道,再用老套東西對消費者關門打狗,顯然有點過時了。
了解客戶的需求,一個流傳很廣的市場規則就是市場調查。當礦泉壺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推向市場時,誰能相信竟沒有一個市場調查。當然是被老秦阻止,一個全新的東西,一個從來沒有過的東西怎么調查?只要為人們算筆帳,不斷地重申幾分錢喝一瓶礦泉水就足夠了。其實,對消費者最大的誘惑不只是實用,他們更圖的是占到便宜。
時下歐洲正流行著一個有關現代市場學的故事,如果15年前,我們市場調查問客戶:你想用一個殘缺的鍵盤發送最多160字母的短訊嗎?所有人都會說:我又沒瘋。而現在手機短信已經取得了巨大成功。
交流平臺的轉換,互聯網的普及,打破了一切常規,人的流動性在增加,他們換工作、換伴侶、換臉,連性別都能換。過去那些買件家具用25年,住一所房子直到退休,一輛自行車騎半輩子,嫁上個老公娶上個媳婦白頭到老,這種市場觀念已經過時了。不信看看李開復,先蘋果,又微軟,后谷歌,再單干,人心誰不思變。
真的,過去是萬變不離其宗,變來變去還是狗模狗樣。今天不同了,舊貌變新顏,貍貓換愛犬。消費者邁起了貓步,再不像狗那樣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