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歲那年,頑皮的周漢春因砸壞家里一把祖傳古鎖而惹怒父親遭到一頓 “暴打”。為彌補過失,他發誓定要找回一把同類型的鎖……從此,他便與 “鎖”結下了不解之緣。如今,他收藏有3000多把從春秋戰國到清朝民國的鎖具,品種有長命鎖、迷宮鎖、詩文轉輪鎖、配飾鎖、刑具鎖等共1500多種。
用材上,有金、銀、鐵、玉、木、竹不等……這些形態萬千,年代不一的中華古鎖,將成都周漢春 “鎖”了四十多年,成為全國屈指可數的鎖具收藏大家。
鎖家
尋遍全國古玩店藏3000鎖在鎖齋
“鎖一切能鎖之物,鎖一切能鎖之心。”走進周漢春的家,無論桌椅板凳還是墻上地下,甚至廚房的飯桌也被一把一米長的大鎖臨時占用。為了妥善地珍藏他的3000多把古鎖,周漢春在自命的“千鎖齋”(書房)里用金屬材料搭建成一排排貨架。“家里的錢都被他‘鎖’光了!”采訪中,坐在電視機旁始終一言不發的妻子突然抱怨道。“沒關系,只要能夠吃得起飯就行了!”周漢春微微一笑地回敬說。
周漢春自豪地說,無論是北京報國寺古玩市場還是麗江古城中的大小古玩商店,甚至新疆、西藏等地的古玩集市他都成了老主顧。他說,以前最大的朋友圈就是收荒行業,無論老小收荒匠幾乎都成了他的朋友。甚至周邊鄉鎮的收荒鋪只要有鎖都會給他留著。在周漢春的眼中,鎖的歷史就是一部民俗史和科技史。為了收藏這些古鎖,他耗費了近40年的時間四處搜尋,幾乎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積蓄。“中國有著這么悠久的鎖文化,但目前正在潛心研究古鎖文化的人并不多,直到現在也找不到一本關于中國鎖具詳細介紹的書籍。所以我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將中國古鎖文化用專著的形式表現出來,書名暫定為《中國鎖具與文化》。”周漢春最后強調說。
鎖緣
兒時砸壞家傳鎖40年無意成專家
和鎖結緣是9歲那年,周漢春為偷吃柜子里餅干把柜鎖砸壞了,被父親暴打后他才知道那是世上最早的一種詩文轉輪中式密碼鎖,從那一刻起,他立志此生定要找回這種類似的鎖。十多年后,在綿陽一個收荒匠的手里他終于如愿以償地找到了幾乎同樣的鎖。“由此,愛鎖、尋鎖、探究中華古鎖就成了我生活的重要部分!”周漢春說。
2005年7月18日,周漢春得到中央電視臺“鑒寶”欄目《鑒寶初選會》的入場券。他抱上從成都帶去的一箱子“寶”進去。“什么東西?”“是鎖”。專家們和在場的人好像不屑一顧。他從箱子里將“木鎖匙”取出,馬上就有人說:“不是鎖,是木門閂!”他強調:“是鎖,肯定是鎖,而且是金屬鎖之前的原始狀態的鎖!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了……”經過木器專家仔細辨認并肯定,他又將所帶去的戰國時代青銅方形鎦金鎖和唐代銀制鎦金刻花鎖等40把鎖一一放在鑒定臺上,專家們面對這些琳瑯滿目的古鎖目瞪口呆了。
“原本想利用這次機會把宋代以前的古代鎖請真正的專家鑒定一番,誰知……看來當今中國,稱得上古代鎖具的專家只有我自己了!”周漢春自信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