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盛友在企業經營的道路上不斷探索和總結,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生存之道,發展之路,其獨創的全產業鏈模式,更是保證了的品質,用品質贏得市場,用管理贏得品質。
隨著國內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建材品牌之爭日趨白熱化。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出口型門企紛紛轉戰國內。大連盛友門業有限公司是外銷企業轉戰內銷市場的成功典范,它不但成功轉戰國內市場,而且其內銷網絡更以驚人的速度向全國延伸。我們相信,盛友企業的成功轉型必將為中國門業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全產業鏈模式 締造一流品質
筆者有幸參觀了盛友占地面積11萬平方米的工廠,并依次參觀了國外生產部件加工車間、組裝車間、成品門處理及包裝車間、國內外內芯板加工及下料車間、實木皮生產加工車間以及油漆車間。所到之處地面干凈整潔,絲毫感受不到粉塵木屑。就此細節,筆者已看出盛友門業的巨大潛力。
區別于國內二三線木門品牌,盛友在生產技術上精益求精,有自己嚴格的檢驗標準和流程,并有專業的研發團隊“我們賣的不是普通商品,每套門價值幾千元。因此,我們應該用心做好每套門,讓消費者無后顧之憂。”王志彪在談及木門生產時這樣說。
在與王志彪交流的過程中,他反復強調了盛友木門的“全產業鏈優勢”,而這也是盛友人引以為傲的核心競爭優勢之一。王志彪表示,目前在木門行業中盛友是唯一的全產業鏈企業,而且盛友在全產業鏈方面起步較早。“盛友進入木門行業20 多年,無論市場行情如何,我們都希望從原木開始就可以掌控質量。因此,多年來一直在產業鏈上做文章。我們通過控股、入股等形式,在俄羅斯擁有閥木廠,在佳木斯建立了原木粗刨廠。因此,我們的產品從原木制作開始,每一個加工環節都是可控的,這也是保證產品質量的關鍵。” 王志彪自豪地介紹。
此外,王志彪表示,盛友門業在營銷方式上也是全產業鏈模式,包括直營或合營、盛友在美國、歐洲等地區均建有分公司,在國內也有直營及合營旗艦店。多年來盛友木門,在企業經營的道路上不斷探索和總結,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生存之道,發展之路,其獨創的全產業鏈模式,更是保證了盛友木門的品質,用品質贏得市場,用管理贏得品質。環環相扣,關關把嚴,締造了盛友今天的輝煌。
成功轉戰國內 品牌華麗轉身
2010年是木門行業競爭較為激烈的一年,如何在品牌云集的國內市場迅速占領一席之地是門企最關注的問題。大連盛友門業有限公司在這一年可謂收獲頗豐,據企業初步統計,今年國內營銷網點已遍布12個省,80多個城市和地區,在大連、青島、太原、上海和鞍山5個城市建立了面積超過300平米的直營旗艦店,在山西大同打造了中國第一木門店,營業面積達800多平方米。
轉戰國內不到兩年便取得如此驕人的成績,盛友木門的發展速度令人驚嘆。在談及此次成功轉型時,大連盛友門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市場部經理王志彪認為,目前出口企業轉內銷是家居行業長久發展的策略之一,尤其對新興木門行業來講,國內有巨大的市場空間。在2009年之前,盛友木門每年的國內銷量只占全年銷量的5%,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國內銷量所占比例已從5%增長到20%。尤其是2010年,在出口訂單達到盛友歷史高峰的同時,國內訂單也在迅猛增長。
2007年盛友迎來了建廠以來出口量的最高峰,木門出口量達到86萬套。2008年金融危機突然襲來,盛友的出口量也受到影響,但通過成功的市場運作,銷量從2009年下半年開始好轉,這一年,盛友的出口量達到80萬套,成為當年出口量最大的木門企業,但還是略遜于2007 年。
“外銷型企業轉戰國內市場會遇到各種困難,但是通過這一年的摸索和積累,我們找到了適合盛友的發展之路。2009年我們在全國12個省內實現了銷售,此外還開發了很多獨立店面,對營銷人員做了專業培訓,甚至組織他們到生產車間參觀,了解生產情況,以便展開有效的營銷。2010年,我們對國內市場更有信心,在市場布局上走得更快更穩,在原有3個重點市場(遼寧、山東、山西)的基礎上,將市場輻射到整個東北、華北和華東地區。我們通過改變木材的含水率,讓產品適應不同地區的氣候。通過這些年的積累,盛友已培養出了一支熟知木門市場、國內市場、家居市場的專家團隊,和很多知名的營銷咨詢公司合作,借鑒各個行業的成功經驗,讓盛友在國內市場這條路上走得更好。”王志彪在采訪中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