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隨著智能家居市場的蓬勃發展,智能鎖作為家庭安全的重要一環,已成為眾多家庭的標配。然而,記者注意到,近期智能鎖存在的安全問題被頻頻曝光,不僅讓消費者深感憂慮,也暴露出智能鎖行業在安全設計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隱患,引發行業內外的關注。
多款產品存使用安全隱患
記者看到,近年來隨著安防意識提升、智能家居概念普及,智能門鎖憑借安全、便捷、智能等優勢成為更多家庭的“必選”。相關數據顯示,近十年來中國智能鎖產銷規模進入穩定增長階段,全球高端智能鎖市場規模也持續增長,市場空間巨大。2023年,全國智能門鎖產銷量約2230萬套,同比增長12.7%;預計2024年智能門鎖行業產銷量將突破2500萬套。
但近期在黑貓投訴、小紅書等平臺,多個品牌智能鎖出現“夾手”事故引發消費者投訴。記者看到,對于智能門鎖在開關門時出現的“夾手”問題,輕則導致消費者皮膚破損腫脹,重則會流血乃至骨折等。有消費者在投訴中描述稱,家中孩子及成人在關門時都出現了“夾手”的情況,更質疑相關產品存在設計安全問題。而在小紅書平臺,也有大量網友分享了不同品牌智能鎖的“夾手”遭遇及受傷手指的圖片,其中一位消費者更將智能門鎖比喻為“手指切斷機”,引發多位網友討論。
值得注意的是,一位消費者在315誠搜網上投訴稱,在使用智能門鎖被“夾手”后,品牌客服給出的處理結果是要他養成右手開門、左手關門的習慣。“我現在開關門時精神會高度緊張,用哪只手開門又用哪只手關門,必須提前‘演練’,一旦馬虎就可能會發生‘夾手’情況?!痹撐幌M者無奈表示。
或因設計制造不合理導致
對比多位消費者的描述后記者了解到,多款智能門鎖出現“夾手”問題,原因大多為產品的設計制造不合理——門拉手與門框距離過近,會導致開關門時用戶手指和門框發生意外碰撞。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安防檢測中心副研究員、專業技術三級警監戴學嶸對此曾向媒體分析表示,垂直握把智能門鎖是卡手的“重災區”,特別是指紋解鎖功能的推拉式鎖具。其問題出在把手到門框的距離上,常規機械鎖體的把手位置到門框的距離只有60毫米,大多數電子鎖都使用了這類鎖體,這一設計導致智能鎖與門框之間預留空間不足,遠小于大多數人的手指直徑,從而增加了“夾手”的風險。
此外,一位門鎖行業從業者也告訴記者,消費者的使用習慣也是導致“夾手”事故頻發的重要因素,部分用戶習慣使用與門鎖開啟方向相反的手進行操作,這種操作方式可能進一步增加其受傷的風險。
使用安全規范亟待完善
記者了解到,當前智能門鎖的標準包括《防盜安全門通用技術條件》《機械防盜鎖》《電子防盜鎖》《指紋防盜鎖通用技術條件》等針對產品防盜性的規范,但對于門把手使用安全性進行明確要求的標準尚不完善?!氨M管目前看,部分品牌已嘗試通過創新設計,如按鍵開門、單邊凹把手等方式來減少傷害事件,但由于技術和成本等因素的限制,這些措施并未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鄙鲜鰳I內人士坦言。
面對智能鎖“夾手”事故的頻發,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表示,相關行業協會與監管機構應加快步伐,制定更為嚴格的智能鎖安全標準。特別是針對推拉式智能鎖,應提出明確的防“夾手”性能要求,推動企業不斷提升產品質量與安全性能。此外,智能鎖企業應建立反饋體系,接受用戶反饋,不斷提升產品使用的安全性和舒適性。最后,有關部門應加強市場監管力度,對不符合安全標準的產品進行嚴厲打擊,確保市場上銷售的智能鎖產品均能達到安全使用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