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截至目前,全市木材加工企業7716家,木材年加工量達到3100萬立方米,木材加工產值1100多億元,從業人員超過105萬人,產品出口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據統計,今年一季度全市規上木材加工企業有789家,較去年8月份增加170家,占全市規上工業企業的27.9%;實現營收178.9億元、利潤14.2億元,同比增長15.1%、31.3%。
一組亮眼的數據,折射出木材加工產業發展的強勁活力,展現出打造木材加工“千億級產業”這一目標的堅定信心。
木材加工,能衍生出多長的產業鏈條?從上游的原材料供應到中游的生產制造,再到下游的物流銷售……
經過不懈努力,我市木材加工產業從家庭自力更生的小生意發展為大產業,形成了集木材原料、旋切單板、人造板、木制家具、木制工藝品、裝飾紙、膠黏劑、木工機械設備、商貿物流等為一體、經營業態完善的產業鏈條。
近年來,我市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大力實施“工業強市”戰略,進一步發揮重點產業“鏈長制”帶動作用,全力推動木材加工產業高質量發展,木材加工業發展成為優勢產業、特色產業和民生產業。
從自給自足到參與市場經濟
我市林業起步早、基礎好,是中國第一批、山東省第一個平原綠化達標城市。
依托資源優勢,20世紀80年代初,不少家庭將木材加工業當作自力更生的傳統產業,以個體加工生產為主。
歷經40年,我市木材加工業逐漸發生“蛻變”。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單板、人造板到家具、木工藝品,產業集群逐步發展起來,我市木材加工形成了良好的產業基礎和產業鏈條體系,成為全國著名的板材基地和林產品生產、加工、貿易集散地之一。
走在鄆城縣黃安鎮轄區主干道上,道路兩側的木制品加工企業隨處可見,滿載板材的運輸車隊絡繹不絕。
黃安鎮于樓村是鄆城縣木制品加工業發源地,全村有大小木材加工企業200余家。“我們村有種植楊樹的傳統,不少村民原來都是做楊樹木材販賣生意的,后來有幾位村民外出學習木材加工技術,自己買設備進行加工生產,于樓村才慢慢發展成了板材加工村。看著村民的腰包越來越鼓,附近村鎮都到這里來‘取經’,板材加工廠越來越多,規模越來越大。”黃安鎮黨委書記韓要強介紹,目前,黃安鎮擁有近1000家木制品產業鏈加工企業,以楊木販運、旋切單板以及生產歐松板、建筑模板、三厘板、科技木皮為主,現已發展成為遠近聞名、規模較大、產業鏈完備的板材加工集散基地。
據了解,去年,我市年木材加工量為2700萬立方米,而作為我市唯一的大型木材交易市場,黃安鎮全年原木交易量約450萬立方米。
如何解決木材原料難題?如何將資源優勢轉化為地方發展優勢?
“烏金木、金絲楠木、樺木、輻射松等木材原料主要是進口,而楊木、桐木、桉木則主要從外市輸入。同時,我市也在積極探索木材供應渠道,破解制約因素。”市林業局局長李璐璐告訴記者。
在菏澤向日葵木制品有限公司,企業負責人徐鳳果向記者介紹:“去年,我們公司投資3.5億元在俄羅斯建設木材采伐基地,以中俄總理定期會晤機制下確定的合作項目‘中俄-托木斯克木材工貿合作區’為依托,在莊寨鎮建設進口高端實木加工基地,目前,每月運回木材四個專列(每個專列60個集裝箱),2024年將達到100萬立方米。”
有了充足的原材料供給,我市木材加工業有了充足的底氣和沖勁。
“在下步發展中,如何應對進口木材價格不穩定、降低企業生產成本等問題,提高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成為我們思索和需要解決的難題。”李璐璐說。
轉型升級構建木材全產業發展鏈條
面對新的市場形勢和技術發展,如何轉型升級,如何確保產業持續健康發展,需要探索出一條切合我市實際的發展之路。
“在推進產業鏈建設的過程中,以企業為主體是產業鏈建設的基本原則,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是產業鏈建設的關鍵,強鏈、延鏈、補鏈是產業鏈建設的目標,因此,抓好‘鏈主’企業、‘領航’企業尤為重要。”李璐璐說。
在曹縣莊寨鎮菏澤茂盛木業刨花板智能化生產車間內,木板原料自動送入操作臺后,削片、篩分、施膠、熱壓、鋸切、檢驗等工序全部在一條關聯的流水線上完成。
“原來,這套流程至少需要十幾臺機器配合才能完成生產,從國外引進這套先進人造板連續平壓生產線后,只需要10個人在主控制室內遠程操控即可,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壓機間歇式的生產狀態,使刨花板年產能從10萬立方米躍升至30萬立方米,且產品檔次高,市場暢銷。”菏澤茂盛木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國亮表示,將發揮好“鏈主”企業的市場主導作用,協調好產業鏈上下游企業。
“我們以‘鏈主’企業、‘領航’企業為龍頭,因企施策,推動企業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模式創新,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與上下游企業共同推動產業鏈的升級和發展。”李璐璐告訴記者,茂盛木業、魯藝廣發工藝品、寧豐木業、萬華生態新家裝、眾拓新材料、亞聯合創人造板等“鏈主”企業穩步發展,高科技環保設備材料產業園項目、蘭盛林木機械智能制造產業園項目、中俄共建“一帶一路”高端智慧城項目等過二十億元重點項目有序推進。
近年來,我市圍繞木材加工業產業鏈高質量發展,持續做好建鏈、強鏈、延鏈、補鏈文章,破解制約產業發展的土地供應、商貿物流、木材資源等關鍵性難題;對木材集散地、智慧電商平臺、創新研發中心、市場營銷、木業協會等產業“建鏈”;對高端板材、泡桐木制品、戶外家具、特色木工藝品、全屋定制、會展等產業“強鏈”;對環保膠黏劑、高端飾面紙、木飾面、高端機械設備等產業“補鏈”;對智能家居、高端木窗、高端櫥柜、高端實木地板、數字整體家裝等產業“延鏈”,一條由上到下的全產業鏈發展態勢已悄然形成。
緊盯目標推動木材加工產業高質量發展
實施十大產業鏈長制,是我市積極響應和落實“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指示要求的具體行動,是推動產業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的必然選擇。
為全力推動我市木材加工產業高質量發展,發揮重點產業“鏈長制”帶動作用,去年8月份成立產業鏈工作專班以來,市木材加工產業工作專班對全市100多家木材加工企業進行了全面摸底調研,詳細了解企業生產經營現狀,對行業發展中存在的瓶頸和問題進行研判分析,制定了“一二三四五六”總體工作思路。同時,加大“雙招雙引”力度,瞄準國內一線品牌和關鍵鏈條產業,引進高端項目。如今,延鏈、補鏈、強鏈的強大“鏈式效應”正在集聚,產業集群態勢正日益凸顯。
鄄城萬華綠色生態智能家居產業園項目于2019年11月在紅船鎮工業園開工,開啟了鄄城智能家居產業集群發展新起點。去年4月,萬華禾香集團與鄄城縣政府舉行了生態板項目簽約儀式,實現產業鏈上下游戰略合作,推進了先進制造業、農林產業與數字經濟的深度融合。
“園區生產車間可以生產墻面、地面、吊頂、整體衛浴等室內裝修定制產品,由配送中心送到千家萬戶。一個住宅整裝產品,十天左右即可安裝完畢,并實現即裝即住。園區所有生產線全部為國內首創的智能化、多功能、全定制柔性生產線。”萬華生態新家裝(菏澤)有限公司行政部部長王永亮告訴記者,產業園還將引進上下游家居企業,形成產業聚集的零醛綠色環保產業模式,通過集群化生產,降低原料生產成本、物流成本、家具生產成本、經銷商成本,推動智能家居產業發展。
近年來,鄄城縣堅持建設“新型工業強縣”戰略不動搖,聚力重點產業突破,培育百億級智能家居產業集群,延伸產業鏈條,加快推動智能家居產業集群發展,打造輻射魯西南的綠色大家居產業聚集區。
鄄城萬華綠色生態智能家居產業園是我市木材加工產業園區發展的一個縮影。目前,我市圍繞打造木材加工“千億級產業”這一目標,依托線下(中國林產品交易會)、線上(電商)兩個平臺,聚焦三大特色產業集群(以曹縣莊寨鎮為中心的人造板及木制品產業集群、以曹縣普連集和曹縣青菏辦事處為中心的實木小家具和木工藝品產業集群、以鄆城縣黃安鎮為中心的板材產業集群),著力打造“鏈主”企業、“領航”企業,壯大曹縣家具聯盟產業園、鄄城縣萬華智能家居產業園、成武縣高端家具產業園、鄆城縣木材加工產業園和東明縣木材加工產業園五個木材加工產業園區,木材加工產業“縱成鏈、橫集群”的場景在我市接連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