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會呼吸的幕墻、會發電的玻璃、車輛10分鐘內可充滿電、用建筑廢棄物制成的花園景觀……在博鰲東嶼島上,“近零碳”細節讓人眼前一亮。
按照“區域近零碳、資源循環、環境自然、智慧運營”思路,博鰲近零碳示范區形成了建筑綠色化改造、可再生能源利用、固廢資源化處理、水資源循環利用、交通綠色化改造、園林景觀生態化改造、運營智慧化建設、新型電力系統8大類18個項目的架構,實現了用電自平衡,進入近零碳運行階段。昨日,記者走進博鰲近零碳示范區,探尋碳的“歸零密碼”。
什么是近零碳示范區?
博鰲近零碳示范區是指一定區域范圍內,立足“熱帶海洋性氣候”和“建成區綠色降碳更新改造”,通過集成應用能源、建筑、交通、廢棄物處理等多領域深度減排技術,新建林業碳匯等高質量碳抵消措施,綜合利用管理、市場等手段,開展管理機制的創新實踐,在能效提升、能源種類、能源結構三方面,實現新能源發電與用電自平衡。
為什么選擇博鰲?
近零碳示范區項目選址博鰲,是因為東嶼島規模適宜,產業成熟,能源供給穩定,交通便捷,自然生態要素和人文要素豐富。但也存在一些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例如設備設施陳舊、建筑能耗高、資源循環利用率低、景觀人工化痕跡重、智慧化運維能力不足等,具備通過系統設計、整體推進實現城市更新、產業升級、城鄉融合和生態修復的可能。同時,希望以博鰲亞洲論壇為載體,向世界宣示中國堅持綠色發展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的決心。
揭開近零碳
東嶼島上藏著諸多“黑科技”
博鰲近零碳示范區藏著哪些“黑科技”?記者了解到,高效能光伏直驅變頻多聯機,綜合性能系數IPLV(C)達到8.8以上,達到了國際一流水平;花朵風機是目前世界上啟動速度最低的風機,啟動風速只需1.2米每秒,且無噪聲;“光儲直柔”系統配備的全釩液流長時儲能電池,充放電次數達20000次,較傳統鋰電池提升了近4倍;酒店陽臺采用的碲化鎘發電玻璃,在陰天和建筑側面等弱光條件下均能實現太陽能發電,達到國內較高水平;酒店屋面采用的是目前國內最先進的構件式BIPV產品,采用無邊框自散熱設計,結構性能穩定可踩踏,且可以抵抗17級臺風;農光互補項目采用以色列最高標準的全自動哥特式溫室工程設計,精準聯動的智慧環境控制及智慧灌溉系統,實現作物生長需要的最佳溫濕度,比普通溫室增產20%-30%;光儲充示范電站采用先進的液冷技術,可讓車輛在10分鐘內充滿電,達到行業一流水平;綠色交通系統以智慧云腦監管平臺為中樞,有力支撐了國內較大規模且安全運營的無人駕駛線路;CIM+可視化近零碳管理系統,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能源管理系統,實現建筑光伏一體化、交直流微網架構、先進儲能系統、園區碳匯碳排監測等系統的精細化管控;AI智能管控生成的最優運行策略,大幅度提高了島內中央空調運行系統效率,節能效果提升了15%-18%,綜合減碳成效明顯。
生態改造
吸引鳥類駐足林間水岸
樂美湖紅樹林濕地,采取聯通內外水體、增設太陽能曝氣裝置等措施改善水質,促進紅樹林生長,并為多鱗蟢、黃吻棱鳀、斜肋齒蜷、綠紫蛤等水生動物提供了棲息環境,吸引了白鷺等鳥類駐足林間水岸。
椰林聚落驛站,應用高性能、環保的竹鋼等自然材料作為骨架,建筑形態可促進空氣流通與降溫,頂部覆蓋1518塊光伏板,收集轉化太陽能供給園林照明,降低使用能耗與碳排放。
廢棄物制成花園景觀
循環花園在建設中優先使用鄉土材料和再生材料,將廢棄混凝土、廢舊木樁、本地石塊、建筑渣土等材料循環利用于地面鋪裝、景觀小品、石籠座椅、地形塑造等,并建設雨水花園,布設太陽能庭院燈和科普標識,倡導低碳生活。
西部棧道位于東嶼島的西側岸線,長約2.2公里,全線采用高性能的綠色環保材料竹木鋪設。
鄉野花園以草坪綠地為主,應用環保材料、利用廢棄材料建設步道及休憩平臺。
綠色建筑
“零能耗”建筑
在建筑綠色化改造方面,博鰲亞洲論壇新聞中心在過渡季節通過自然通風,屋面隔熱和遮陽百葉實現不開空調就能保持室內舒適度。在空調季節,通過高能效空調設備降低建筑能耗。此外,建筑還利用直流柔性控制技術,建成了光儲直柔系統,大幅提高了建筑的能源自供給能力,達到“零能耗”建筑水平。
會呼吸的幕墻
博鰲亞洲論壇會議中心充分利用建筑屋面、幕墻、欄板等空間布置分布式光伏系統,實現多種形式的建筑光伏一體化應用示范。
博鰲亞洲論壇酒店大堂有一面“會呼吸的幕墻”,不僅提升了環境的舒適度,更關鍵的是節能。在玻璃幕墻上端,設置有電動開啟扇,在非供冷季結合氣象站數據電動開啟,利用煙囪效應將室內熱空氣帶走,進而達到酒店大堂內溫度、濕度、流通度的平衡,在節能減排的同時,提升舒適度。
綠色交通
綠色智慧停車場
綠色智慧停車場,鋪透水瀝青混凝土路面,安裝太陽能光伏,實現100%比例配建充電樁,依托柔性充電樁對島內用電進行柔性調節,實現了車輛與建筑能源管理系統的互聯,平衡高峰用電與新能源車輛用電。
東嶼島上的主要車行道、步行道和建筑廣場周邊燈桿進行智慧化改造,建設集光伏照明、視頻監控、環境監測、信息發布等于一體的智慧綜合燈桿,實現“多桿合一”。同時配套智慧綜合燈桿管理控制模塊,實現智慧綜合燈桿的智慧監測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