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近日,某整裝大家居經銷商“疑似跑路”的消息,引發了整個家居行業的普遍關注,這一則數百萬的整裝糾紛也給行業敲響了“警示鐘”。誠然,裝飾公司卷款跑路、破產倒閉在近年都不算新鮮事,但隨著整裝行業的快速發展,當下各大家居公司都在積極發展裝企渠道,未來,裝企搶奪戰勢必越戰越酣,如何做好合作裝企的風險管理,成為了整裝市場的新難題。
合作裝企跑路,誰來為消費者擔責?
梳理發現,近年,不少頭部家居品牌也曾傳出旗下經銷商跑路的消息。此外,近兩年以來,裝修公司破產、跑路的事件也并不罕見,2022-2023年全國共有超100家裝企宣告破產,甚至不乏像名筑裝飾這樣的知名企業。
上市公司尚且熬不下去,業內跑路的中小裝企也不少。而這背后,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家居行業受地產市場拖累的原因,部分裝企因為資金鏈斷裂而不得不遺憾退場。而且,許多施工隊老板不會只專注在家居行業,其它投資項目的不景氣也會影響到裝修項目的現金流。
此外,家裝行業普遍采用“先款后貨”的銷售方式,因為家具生產銷售屬于相對重資產的經營模式,大部分家居企業都不會大量備貨來降低自身的現金周轉率。再加上隨著整裝模式的崛起,千人千面的家裝需求也決定了裝企需要因地制宜地設計方案,“先收款再辦事”也就成了常態。
但這一模式也變相降低了消費者在家裝項目中的話語權,甚至讓不少經營困難的裝企選擇劍走偏鋒,先割一波貨款再跑路。
另外,去年家居市場規模預計達到了3.9萬億,同比增速回彈到7.3%。
這也意味著在2020年后因地產行業不景氣而出現的家裝企業“倒閉潮”開始放緩,相反,在整裝風口刺激下,開始有更多企業布局家裝市場。但隨著入局者變多,市場也可能變得更良莠不齊,消費者篩選優質企業的難度也進一步加大。
比如此次的裝企“主角”,據中國房地產報報道,該裝企的企業法人早已被“限高”,裝企甚至沒有將收到的所有客戶貨款交給品牌方,消費者確實防不勝防。
并且,整裝授權合作關系下,通常裝修公司承載硬裝職責,品牌方作為軟裝、柜類等某一個具體環節上的產品供貨商。若前端硬裝還沒做好,處于中后環節的定制產品通常也難以交付,這時候事情就會變得更加復雜。
裝企成為爭搶目標,如何“保質保口碑”?
隨著整裝市場的不斷發展,各大家居企業都希望能夠搶占先機,其中一個關鍵就是爭取盡量多的裝企成為資深的戰略合作伙伴。
對家居企業而言,裝企意味著“流量入口”,在流量日益稀缺、獲客成本不斷變高的當下,裝企作為**接觸到消費者的流量入口,具有服務入口的先天優勢。
而且,隨著消費需求的不斷升級,越來越多消費者開始追求個性化的家居設計風格,裝企作為與消費者面對面溝通的重要環節,可以有力地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決策。
另外,裝企則意味著“服務能力”。由于裝企往往站在終端的最后一環,它們能夠**時間了解消費者的需求和想法,在這一基礎上也能提供更貼心的落地服務。
最后,裝企還意味著“品牌賦能”。比如建材、家居企業通過與當地裝企合作,相當于在區域市場開拓了新的經銷商,能夠借助裝企渠道提高品牌曝光度,增進與終端用戶的連接。
2024年剛開年,已有不少家居企業發布了當前裝企渠道中的合作成果。索菲亞提到,在2023年前個9月里,直營整裝事業部已合作裝企數量202個,覆蓋全國173個城市及區域,去年前8個月直營整裝事業部的業績已經超過了2022全年。
金牌整裝事業部則在新一年提出“三心十億”新目標,幫助3000家優質裝企更優質;金牌業績數億級裝企達20家,數千萬裝企達80家;10年之內,金牌整家單渠道業績破百億。歐派則早在去年初就提出了“千城百億”計劃,目標2022-2025年合作裝企數量2000+家,營收規模100億。
除了定企之外,不少建材、地板、門窗企業都在積極拓展裝企渠道規模。比如德爾地板提到已經與100多家連鎖家裝企業簽訂合作伙伴關系;公牛集團則與貝殼整裝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去年已與國內超過300家頭部裝企建立了廣泛的合作;莫干山與圣都整裝達成了一心一億戰略合作,雙方合作多年,莫干山板材進駐圣都總門店數已超130家。
可以預見,未來家居企業與裝企渠道的合作,拼的不僅是合作數量,還包括合作范圍。隨著合作雙方不斷磨合,家居企業將有機會與裝企聯合研發、聯合設計、聯合制造,或者打造渠道**產品、渠道定制產品等。
但隨著合作程度的進一步加深,裝企渠道的風險管控難度也會進一步加大。對于家居企業而言,如何因應新的市場形勢制定新的合作規范,包括加強對合作裝企的評估和管理;實現定期巡店、汰弱留強等操作,都是家居企業當下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
整裝市場“邊走邊學”,市場催生“新規則”
此次“整裝經銷商跑路”一事,也給整個家居行業敲響了警鐘,在整裝市場因為涌入者眾多而變得混亂無序之前,讓各家居企業可以提前警惕、提前布局。
不過,家居新范式認為,家居企業也不必因噎廢食,因為目前地方頭部裝企暴雷的情況仍是個別案例,考慮到裝企渠道背后的資源價值,它們仍然是家居企業發展整裝市場的高效手段。
只是,除了拓展合作裝企的規模數量之外,家居企業還能如何挖掘裝企渠道的價值,這也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歐派在近日便放出了大招,推出了整裝訂單“10天交付”新模式,是指面向裝企的整裝訂單,從訂單上傳、打款,到最終發貨的總用時將能控制在10天之內。
對歐派來說,“10天交付”不僅意味著自身生產效率的提升,能夠以此吸引更多合作裝企,另外,歐派還能通過縮短交付周期來提升自身的現金周轉效率,并以此作為標準,吸引更多有資金實力的裝企合作,提升整個整裝渠道的合作質量。
另外,數字化也是不少家居企業發力整裝的重要方向。比如志邦家居去年以來陸續擁抱百度文心一言、酷家樂等先進數字化技術,優化整家全品類一體化設計、AI技術營銷應用場景等板塊;尚品宅配則從整裝云入手拓展裝企渠道,主要聚焦于軟件技術、系統及產品體系,做中小裝企的toB賦能業務。
也有企業更加重視整裝的產品內容,德國貝朗裝飾事業部總經理張澤東就指出,很多人認為整裝只有便宜、剛需的產品,其實不是如此,整裝也面臨著個性化、功能化等訴求,家居企業應該從各個渠道做人群和品類的細分和升級。
也有企業更加重視最終的交付標準,比如德爾地板將整裝列為發展重點,推出“五星交付”體系,以用戶為中心構建產品、訂單、配送、安裝、業務等完美交付。
結語
目前來看,家居企業要快速布局整裝市場,積極拓展裝企渠道仍是雙贏且高效的布局方式。但在這一基礎上,家居企業也需要謹記“賺能力內的錢,守邊界內的紅線”。雖然整裝市場持續升溫,但這波紅利卻未必誰都能吃下,與其為了拼速度而搶渠道,卻因為實力不夠而難以把控裝企渠道這一大盤子,導致企業口碑崩壞,不如穩守企業邊界提升實力,再來賺認知里面的錢。
关注微信平台
免费获取采购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