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能給建筑“把脈問診”,能在各類施工現場細致巡檢。日前,4款“中建一局智造”建筑機器人亮相2023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引起關注。
據悉,中國建筑一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建一局”)攜一大批新科技亮相服貿會,全景展示中建一局在智能裝備、智慧管理平臺建設、綠色建筑技術等工程建造領域的科技創新成果,構筑建筑業智能生態體系。
自主研發“機器人工友團”亮相展廳
能給建筑“把脈問診”,能在各類施工現場細致巡檢,能往返復雜地形運輸、裝卸材料,能安裝各類機電管線,4款建筑機器人“中建一局智造”建筑機器人在展廳中穿梭忙碌。
中建一局有關負責人介紹,中建一局研發應用多類行業首創機器人建造技術和智能制造設備,助力行業實現智能建造升級。其中,“X-MEN”機器人擔任工地“醫師”,四足監測機器人為“保安”,智能搬運機器人為“司機”,建筑機電管線安裝機器人為“電工”。這些新老面孔帶給觀眾新奇體驗的同時也真正意義上可以輔助和替代建筑工人“危、繁、臟、重”施工作業。
展廳內還展出了一局自主研發的可實現自動上下料、切割、吸塵和貼標等功能的智能模板加工裝備,行業內首個電動數控滑模平臺等智能設備,服務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展現中建一局以科技賦能“中國建造”。
依托北斗系統破解建筑施工精度難題
記者注意到,本次服貿會上,中建一局自主研發的世界首創超高層北斗高精度衛星定位接收機(第三代)和行業首創超長距離北斗高精度衛星定位接收機等六款基于北斗系統的新產品和一款建筑變形監測雷達驚艷亮相。
早在2016年,中建一局就將自主研發的北斗高精度定位設備CSCEC-HC-5及高精度算法應用在世界最高辦公建筑——深圳平安金融中心項目,這是北斗首次在民用建筑領域的應用,實現了600米超高層建筑平面2毫米/高程4毫米的測控精度。
此次,中建一局不僅帶來了更具抗干擾能力和穩定性的3.0版超高層北斗高精度衛星定位接收機,還帶了自主研發的超長距離北斗高精度衛星定位接收機。接收機內嵌多項關鍵技術解決了超長基線受電離層、對流層等大氣誤差和多路徑影響嚴重的問題,實現多種復雜條件下的精準定位。
在提高建筑施工過程中高精準測量、定位能力同時,中建一局還帶來了行業首創的建筑變形監測雷達。通過MIMO體制建筑變形監測雷達的應用,建(構)筑物變形監測的工作效率、準確性和安全性將得到進一步提升,并可為建(構)筑物變形監測領域和安全評估提供新的檢測技術與產品。
為綠色可持續發展提供一局方案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技術、綠色城市治理沙盤、微生物固化回填技術……在本次服貿會上,中建一局以全產業鏈、全生命周期的服務理念,展現了在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助力實現“雙碳”目標中的創新成果。
在中建一局展區內,全國最大山水林田湖草沙修復試點工程——烏梁素海生態修復工程的模擬沙盤,展現了一局發揮全產業鏈優勢,圍繞“修山-保水-擴林-護草-調田-治湖-固沙”修復思路,研發輕型壓草覆沙機械和梭梭+肉蓯蓉同步種植機械,改良無人機飛播播撒系統,研制精準水肥一體化自動灌溉系統,各業態治理多措并舉、相輔相成重塑生態環境網。
同時,一局還帶來了新型綜合能源供電體系、自主研發的基于微生物誘導碳酸鈣沉積工藝的肥槽回填施工技術等綠色科技,為智能、數字、低碳發展提供一局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