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近期,陜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組織開展了建筑用鋼化玻璃等8種產品質量省級監督抽查。現將抽查情況通告如下。
基本情況
(一)抽查概況
本次抽查產品為建筑用鋼化玻璃、鋁合金建筑型材、機制砂、砂石料(建設用碎石)、實木地板、實木復合地板、浸漬紙層壓木質地板、軟體家具(棕纖維彈性床墊)等8種產品。共抽查檢驗了146家企業生產的166批次產品,發現不合格產品31批次,包括建筑用鋼化玻璃14批次、鋁合金建筑型材1批次、機制砂1批次、浸漬紙層壓木質地板6批次、軟體家具(棕纖維彈性床墊)9批次(詳見附件)。
(二)跟蹤抽查情況
本次跟蹤抽查到上次抽查不合格企業8家,抽檢產品均未檢出不合格。
抽查結果分析
(一)建筑用鋼化玻璃
本次在西安、寶雞、咸陽、渭南、延安、榆林、漢中、安康、韓城等地區生產領域抽查了40家企業生產的40批次產品,發現不合格產品14批次,抽查不合格率為35%。重點對厚度、表面應力、碎片狀態等3個項目進行了檢驗。所有項目均有不合格。經技術機構分析,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一是部分企業為降低單價提升市場競爭力,使用了不合格的原材料;二是企業在生產過程中質量控制不嚴。
(二)鋁合金建筑型材
本次在西安、寶雞、咸陽、銅川、渭南、安康等地區生產領域抽查了14家企業生產的30批次產品,發現不合格產品1批次,抽查不合格率為3.33%。重點對化學成分、力學性能、壁厚尺寸、復合性能、膜層性能等5個項目進行了檢驗。不合格項目涉及復合性能-縱向抗剪特征值。經技術機構分析,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一是型材復合槽口開齒工藝或隔熱條復合滾壓生產工藝不成熟,導致鋁合金基材與隔熱條之間的咬合力過低;二是生產企業內部質量控制不嚴,出廠檢驗未落到實處,未能及時發現質量問題。
(三)機制砂
本次在寶雞、咸陽、渭南、漢中、安康、商洛等地區生產領域抽查了20家企業生產的20批次產品,發現不合格產品1批次,抽查不合格率為5%。重點對顆粒級配、亞甲藍值、石粉含量、泥塊含量、壓碎指標、松散堆積密度、放射性等7個項目進行了檢驗。不合格項目涉及壓碎指標。經技術機構分析,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用于制備機制砂的原材料質量達不到要求,抗壓強度低;或者企業在生產機制砂過程中引入其它雜質導致壓碎指標降低。
(四)砂石料(建設用碎石)
本次在寶雞、咸陽、銅川、渭南、漢中、安康、商洛等地區生產領域抽查了21家企業生產的21批次產品。重點對顆粒級配、碎石泥粉含量、泥塊含量、針片狀顆粒含量、表觀密度、放射性、松散堆積空隙率等7個項目進行了檢驗。未發現不合格產品。
(五)實木地板
本次在西安地區流通領域抽查了4家企業生產的4批次產品。重點對含水率、漆膜表面耐磨、漆膜附著力、漆膜硬度、漆膜表面耐污染、重金屬含量、木材名稱等7個項目進行了檢驗。未發現不合格產品。
(六)實木復合地板
本次在西安地區流通領域抽查了3家企業生產的3批次產品。重點對含水率、浸漬剝離、靜曲強度、彈性模量、表面耐磨、漆膜附著力、表面耐污染、甲醛釋放量等8個項目進行了檢驗。未發現不合格產品。
(七)浸漬紙層壓木質地板
本次在西安地區生產及流通領域抽查了21家企業生產的23批次產品,發現不合格產品6批次,抽查不合格率為26.09%。重點對含水率、吸水厚度膨脹率、表面膠合強度、內結合強度、表面耐磨、表面耐污染腐蝕、甲醛釋放量等7個項目進行了檢驗。不合格項目涉及表面膠合強度、內結合強度、表面耐磨。經技術機構分析,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一是企業為了節省成本,采用不合格的原材料進行生產,導致產品質量不達標;二是生產工藝控制不嚴。
(八)軟體家具(棕纖維彈性床墊)
本次在西安、咸陽等地區生產及流通領域抽查了23家企業生產的25批次產品,發現不合格產品9批次,抽查不合格率為36%。重點對面料及復合面料物理性能(耐摩擦色牢度)、芯料物理性能、安全衛生要求、阻燃性要求、耐久性要求等5個項目進行了檢驗。不合格項目涉及芯料物理性能-壓縮永久變形率、耐久性要求。經技術機構分析,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一是一些企業為了降低成本,在加工芯料的過程時,加大低熔點聚酯纖維比例,減少棕纖維含量,導致壓縮永久變形率和耐久性要求達不到標準;二是床墊中復合面料里填充的泡沫塑料、聚酯纖維密度低、回彈差,造成床墊耐久性要求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