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兩極分化局面的形成,市場格局日漸清晰,塔式的品牌梯隊逐漸形成。曾經"一夜成名"的商業奇跡在室內門江湖已逐漸潮退為夢想,"大魚吃小魚"的殘酷現實已昭然若揭。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作為"小魚"的中小品牌 ,既要提防"快魚"的襲擊,又要應付"大魚"的"掃蕩",生存環境不容樂觀!
認清渠道形勢
如何出奇制勝、沖出重圍并異軍突起,成為困擾"小魚"們的心頭之癢。以筆者之愚見,中小門企突圍困局,除了要積極完善產品體系、盡快提升品牌效應之外,渠道變革也是創造競爭新優勢的重中之重。
眾所周知,"大魚"品牌影響力大、顧客忠誠度高,自然盈利能力強,加上資源積累雄厚,不失時機地推出"開大店、開多店"的"大掃蕩"策略,令"小魚"幾乎難有立錐之地。原本品牌影響力弱,附加值低,而且前后左右都有強勢對手,中小品牌盈利能力愈發微弱。
渠道對于品牌的重要性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沒有渠道,就沒有產品的銷售和品牌的傳遞。以外向型代工企業為例,經驗的缺乏使得這類企業如履薄冰。
另外,國內通常也以城市級別來區分渠道,即一級市場、二級市場、三級市場等。相對而言,一級市場往往趨向飽和,代工企業要進入這個市場,難免要與成熟品牌進行硬碰硬的較量,要想突破難度較大。因此,在一級市場投入一定的資源樹立品牌形象,而集中主要資源首先突圍二、三級市場不失為創立自主品牌初期的一條捷徑。二、三市場不僅有著巨大的消費空間,同時也有著龐大的批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