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們像蟻族一樣為了自己生存而整日忙碌著,它們也把自己的專賣店設在租金低廉的城鄉結合部,它們所代理的品牌也都是那種價格相對實惠的中小品牌。它們依然能夠為需要他們的顧客服務,但依然沒有多少人關心它們的存在。與“蟻族”的多出現在大城市不同,這些專賣店大多生活在二、三線城市中,他們都不知道自己還能堅持多久。
這些存在二、三線城市中、小的銷售商們幾乎曾經都有過一段輝煌的經歷。位于清遠市清城區小市附近就有這樣一個建材市場,它是一家主營門窗產品的建材市場,它曾經的輝煌從市場的名字中就可以看出清遠市建材市場。七八年前,這里曾經是整個清遠市唯一一個專業的、集中式的建材市場。按照當年的市政規劃,這里將是時政府未來重點建設的區域。
品牌的危險
前段時間被媒體解讀為“寶潔聯合家樂福撲殺本土日化品牌”的新聞事件,應該值得我們當前的門窗企業更深層的深思。
今年8月份,好迪、拉芳、霸王等本土日化企業被家樂福告知要想繼續上架,就要繳納8%~15%的額外費用。這部分加價足以抵消其賣場利潤,甚至被迫退出賣場,而寶潔和聯合利華卻沒有面臨這樣的問題。盡管這些本土日化企業在品牌傳播上是那么的主動犀利和貼近人心,但是這些對“家樂福”來說仍舊不足以給其品牌實力增加籌碼。
我們的大部分門窗企業雖然沒有經歷好迪、拉芳、霸王等本土日化企業面臨的如此境遇,但是,對于我們品牌培育和鞏固尚需時日的門窗企業來說,品牌的危險卻跟他們是一致的,甚至是更甚一步。
因為,我們當前的品牌實力更多是來自于廣泛的銷售渠道,市場的增長更多是以渠道的增長進行界定的,市場銷量的提升更多是通過對三四線經銷商的“渠道下沉”方針下的拓展實現的。看似龐大的陶衛品牌無不具有深深的“渠道”烙印。倘若渠道的既有的銷售體系受到波動的話,對于品牌將會是致命的打擊。這些明顯的品牌和運作的漏洞,恰是新品牌招募新銷售團隊,并運用新政策挖某某品牌的經銷商渠道的墻角而得以安身立命的機會。很多往昔曾經風光無限、輝煌一時的門衛企業無不是在渠道的“集體叛逃”下黯然落幕。
資本的危險
本次的國美之爭,我們無需過多的在個人情感上指責某一方的薄情寡義,而是應該虛心領教在公平透明的市場較量中“資本的力量”。去加強認識諸如貝恩、大摩、小摩、高盛等國際資本大鱷們運用國際資本的手段和實力。
我國的資本市場,從20世紀70年代末期實施改革開放政策之后方才萌生和發展起來。之后,歷經1999年《證券法》的實施及2006年《證券法》和《公司法》的修訂,中國資本市場的法制化建設才得以確立。隨著2006年底,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有關證券市場對外開放的承諾的全部履行,中國經濟走向全面開放,金融和資本市場更加市場化和國際化。未來的商業格局,資本必將會在作為配置資源的基礎手段的市場中占著越來越越舉足輕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