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金庸小說的人都知道,金毛獅王謝遜有一門武功名叫"七傷拳",先傷己后傷人。在筆者看來,比嘉此次"克隆"操作的后果,也與這"七傷拳"相差不遠。負毛利操作本就是一種虧本買賣,不惜成本打擊競爭對手,獲取市場份額的同時,也讓企業背負著重重壓力。一位行業資深研究人士在接受采訪時說:"一般來說,如此刺刀見紅的價格戰以往只在競爭業態成熟的家電行業中出現,行業似乎還是‘和氣生財’的多。"不過該專家也這樣表態,"聯想到今年7月和大自然接連建立的‘異業聯盟’,在‘買地板送彩電’促銷戰一觸即發,兩巨頭意欲染指多層實木類的大環境逼迫下不得已為之,應該是比嘉此舉的源頭。其中滋味,只有比嘉自己清楚。"根據該行業研究人士的觀點,地板業向來三分天下,強化類圣象當仁不讓,實木類大自然處處以盟主自居,多層實木類參與企業眾多,龍頭位置尚無定論,不過比嘉一直都期望能一統江山。而如今,圣象和大自然推出異業聯盟,大有瓜分多層實木類市場份額之勢,讓比嘉不得不見機而動,玩這么一出"傷人又傷己"的"克隆",用負利潤操作的方式對抗圣象和大自然的跨界拓張。
不過也有專家指出,以比嘉目前的企業實力和品牌資產,尚不足以同時正面對抗兩大巨頭帶來的壓力,利用兩大巨頭之間的競爭關系,聯合一方對抗另一方才是明智的策略抉擇,而這也是圣象和大自然樂于看到的。比如今年年初火爆的"美的格力空調戰",美的就曾聯手海信對抗格力。該分析人士認為,比嘉此次扮演的很有可能就是"海信"的角色,其背后應該有另一個影子。該觀點似乎正好能解釋為何比嘉在定價策略中對圣象和大自然態度迥異。那為何比嘉選擇圣象而不是大自然呢?圣象與比嘉又有何關聯?筆者繼續進行了深入探訪。
背后的圣象陰影?
表面看來比嘉和圣象毫無瓜葛,但通過查閱相關資料,筆者有了一個有趣的發現。的管理公司 比嘉地板營銷公司成立于2000年,其背景是廣東力恒木業有限公司。而就是這個廣東力恒木業有限公司,在2006年與圣象合作成立一家名為厚邦木業的企業,力恒與圣象各占50%股份,對外宣稱擁有能達到年產280萬㎡多層實木復合地板的產能規模。2007年力恒集團和圣象集團共同投資的厚邦木業于4月份順利投產。在2009年11月12日某著名網站建材專欄中發表的一篇名為《力恒實力鑄就輝煌 比嘉品質塑造未來》的文章中清晰地寫到,2007年力恒木業與圣象共享的資源 厚邦工廠所有的生產線包括美國安德森的生產技術力恒均可共享。力恒與圣象合資建設厚邦共享技術資源,力恒自營品牌是比嘉,關系不言而喻。表面上看比嘉與圣象存在直接競爭關系,而實際上通過厚邦這個橋梁,雙方在技術、原料等資源上暗通款曲,那么比嘉對圣象的"手下留情"就情有可原了。但比嘉此舉是不是受圣象的指使,不得而知,筆者曾專門致電采訪比嘉相關負責人,對方均閃爍其詞,不置可否,接著以"相關知情人員在出差"為由拒絕了進一步采訪。但有理由相信,就在比嘉面對著大自然和生活家揮舞價格利刃時,圣象就站在比嘉身后不遠的陰影中,一直不曾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