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爆出的歐典“虛假宣傳”事件,令所有消費者倍感震驚。從積極意義上講,歐典“虛假”事件為整個行業敲響了警鐘,而從另一個方面來說,本就因生產原材料價格的上漲而舉步維艱的地板行業,再度雪上加霜。
遭遇信譽危機
通過央視3·15晚會的曝光,不但歐典“造假”事件大白于天下,同時也引發了全行業的地板信譽危機,很多消費者面對品牌地板顧慮重重。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今年市場的銷售會比去年同期減少了二至三成,同時受歐典事件影響,不少地板的價格都略有下降,而今年4月1日起,國家已經對征收消費稅,實際上使地板成本有所增加;這些因素導致地板的利潤率下降了10%甚至更多。一些純屬“中國造”的產品也紛紛脫下了洋“馬甲”;甚至在消費者中頗具影響力的中消協3·15標志認證也正式被叫停。
值得一提的是,瑞嘉地板在這個節骨眼上表現得極有大品牌風度,不僅站出來澄清事實,還出資邀請消費者參觀進口地板入關和國產地板生產基地。讓人們清楚地看到,北京市場有的是貨真價實的進口地板,也有的是質量過硬的國產地板,硬生生為強化地板正了名。不久前,由讀者評選誕生的“十大質量信得過地板”讓消費者又吃了顆定心丸。
原材料持續上漲中苦苦支撐
本就不景氣的地板行業,因歐典事件雪上加霜,而更大的壓力則來自生產原材料價格的上漲。
有數據顯示,2004年至今,化工類建材產品原材料漲價幅度每年都在10%以上,部分漲價幅度甚至超過20%。進入2005年,各個企業已經明顯感覺到了來自成本方面的壓力。而木地板最重要的原材料——人造基材,今年下半年價格更是一路飆升。從8月到9月,基材已經連續多次提價,每立方米基材價格平均由2200元上升到2600多元,漲價幅度高達20%。有業內人士預言,這會加速地板行業的整合,加劇行業馬太效應——即大品牌越來越大,小品牌越來越小,甚至遭遇淘汰。
按照這種上漲速度,一些中小企業勢必難以承受如此壓力,最終走向末路。而一些有前瞻的企業,已開始加快步伐向上游產業拓展,如瑞嘉公司有可能將收購某些具備一定林業資源優勢的基材廠,甚至自己培育速生林。而圣象集團負責人也表示,未來3至5年企業的用材規模將達到300萬畝左右。
不過,面對競爭激烈的市場,盡管漲價之聲漸起,但誰也不敢“輕舉妄動”。一些大品牌采取團購低價的方式招攬消費者,而一些小品牌則只能勒緊“褲腰帶”,進一步壓縮“菲薄”的利潤。
貼心提示
四招教你買地板
1.看基材。基材并不是越貴越好,選基材還要與當地的氣候相適應。
2.防污染。專家建議,消費者在選擇時最好選E1級的。購買時可以通過“聞”的方法,如果有異味,則應多留心。
3.看品牌。一般來說,大品牌地板的質量消費者是可以放心的。留意市場上的假品牌和假檢測報告。
4.看花色。家居設計師表示,地板要與家庭裝修的主體風格一致。